1. 首页 > 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

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周易卦序破解

内容导航:
  • 易经64卦里的各个卦象的位置是怎么分布的?
  • 帮我解释一下八卦中各字的意思?
  • 每月的辟卦和通行本周易的卦序有联系吗
  • 谁会周易八卦易经?
  • 周易八卦预测中得出卦之后怎么解卦
  • 易经爻卦求解
  • 易经64卦里的各个卦象的位置是怎么分布的?

    先天64卦(伏羲64卦圆图次序):其卦象依二进制的值递减(递增)。
    后天64卦(通行本易经64卦序):其卦象非复即变。

    帮我解释一下八卦中各字的意思?

    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立叁才,叁才定四相,四相分五行,五行通六弥,六弥分七宿,七宿分八卦,八卦定九宫,九宫满十又归圆。
    乾:代表天;
    坤:代表地;
    震:代表雷;
    坎:代表水;
    离:代表火;
    巽:代表风;
    艮:代表山;
    兑:代表泽。
    乾卦、震卦、坎卦、艮卦,为阳卦,代表属于阳性之事物。
    坤卦、巽卦、离卦、兑卦,属阴卦,代表属于阴性之事物。
    太极八卦又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先后天八卦在排列方位和顺序上,也不相一样,阳阴卦定位也不相同。
    耿奎对八卦在阴阳之区别定义上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乾卦为天,为父、为刚、为健,应为阳卦;
    震卦为雷,为动、为烈、为猛,应为阳卦;
    离卦为火,为光明、为热、为炎、为向上,应为阳卦;
    艮卦为山,为止,为实,为沉、为重,应为阳卦。
    坤卦为地,为母、为柔、为顺,应为阴卦;
    兑卦为泽,“泽为涝塘”,为露、为水,为低、为洼,应为阴卦;
    坎卦为水,为衰、为柔、为弱、为向下,应为阴卦;
    巽卦为风,为卑、为谦,风也为虚、为空、隐无形,应为阴卦。
    根据以上之定义,耿奎排列了太极八卦,按着现行人们的习惯的方位看法(日出东方,夕阳西下),东方定为阳卦,西方定为阴卦,定为:
    乾卦:为天,为上、为健,定为正中上位;以次顺东排下为震卦,为雷,为烈、为猛,雷又在上空显发,位应在上,临近乾位;震下为离位,为火,为明、为炎、为热,世间应用,定为中位;离下为艮,艮为山,山为实、为重、为沉,又位于地上,定为下位。
    紧贴“艮”卦之后,为阴卦之始,先定位“坤”卦,坤为土,为母,为阴之始,定下位正中,与乾位相对。兑为泽,泽为弱、为涝、为湿,浮于土地面之上,属于下,紧贴“坤”位;“坎”位:坎水,为弱、为养、为软,也为世间所用,与离(火)相对,定为阴之中位;最后为“巽”位:“巽”为风,风为虚、为空,但风又起于上空,临乾卦而定位。
    耿奎划定之八卦是以日月影象定卦,按着先阳后阴,日月自然运转而排列。正是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排列的八卦太极。
    1.“乾”为纯阳,居位为上,天体运行,由此起卦;
    2.东方渐明,晨曦已显,天空霞光一闪——闪为电,电为雷,雷为“震”——晨明天亮;
    3.旭日升空,阳光渐烈,正午之时,位居“离”位;
    4.天临傍晚,夕阳夕照,日落西山,经此“艮”(山)位,进入阴卦;
    5.“坤”为纯阴,为地为黑,阳卦已转,阴卦之始;
    6.退隐泽(兑)地,万物静息;
    7.位临坎位,阴中之阴,午夜正浓;
    8.位临“巽”位,微风渐起,时近黎明,进入乾卦。
    一个顺其自然的排列,一个阴阳交替,日月自然运转的定位。
    四、通行的64卦序的排列次序中,有6卦排列不合规律
    通行本《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此卦序一直是这样解释:定乾坤为六十四卦之首,意味着乾坤(天地)在宇宙一切事物中的决定意义。
    下经咸恒开端,反映出人类进化的历史。既济、未济定为后位,反映万事万物既是一个发展的终结,又意味新过程的开始。
    卦序之理,也有多种讲法。一种认为是赞天地化育。上经是“有天地后有万物生焉”,下经是“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又一种为明天人之道。上经示为明天道,下经是重人文。第三种认为象进化。
    耿奎发现,以乾坤两卦为首,一阴一阳,按卦序分两组横向排开,即可看见一个非常规律的排法。就是每一组的两卦,阴阳爻的数字,都是相同的。
    但其中有六卦(27、28、29、30、61、62卦)的排法,明显可见排法不合规律(可能因对水火两卦的考虑):
    27颐:4阴2阳 28大过:2阴4阳
    29习坎:4阴2阳 30离: 2阴4阳
    61中孚:2阴4阳 62小过:4阴2阳63既济:3阴3阳 64未济:3阴3阳
    耿奎认为:可将原28大过卦改为坎卦
    原29习坎卦改为离卦 原30离卦改为大过卦
    原63既济卦改为61卦 原64未济卦改为62卦
    原62小过卦改为63卦 原61中孚卦改为64卦
    改后,此六卦即成了如下的卦序:
    27颐:4阴2阳 28坎:4阴2阳
    29离:2阴4阳 30大过:2阴4阳
    61既济:3阴3阳 62未济:3阴3阳
    63小过:4阴2阳 64中孚:2阴4阳
    这样,64卦就基本上统一了排卦规律。
    中孚一卦,作为终卦,也最终告喻世间众生,不论如何卜卦,预问吉凶,都不如平时多做善事,以“诚信”为本,坚持终生“诚信”,就会被神赐福,利涉大川,定可渡越一切风险。

    每月的辟卦和通行本周易的卦序有联系吗

    《周易》也称易经,易经卦象是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很多人对易经卦象十分推崇,但大多数人都对易经卦象缺乏了解。什么是易经卦象呢?1、什么是易经卦象《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卦名,按六十四卦卦序排列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1399

    谁会周易八卦易经?

    [编辑本段]周易的起源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洒家鲁达《大易完解图》】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邵伟华亲传弟子、周易应用专家谢沪
    谢沪,甲寅年生,湖北武汉人(原籍湖北咸宁),原供职于某党务部门。1997年初春来到当代易学宗师邵伟华身边从事专业专职易学研究、预测、讲学工作,历经十载,在邵老师的亲自培养下成为当今易学界为数不多的预测经验丰富、易学理论全面的青年周易应用专家。2008年初谢沪老师自创易经工作室之际,师父邵伟华亲自题词赠匾“德正技进”祝贺勉励。
    谢沪老师在十多年的易学生涯里接待了全国各地数万名客户,亲自培养了数千名学员,积累了大量的预测实践经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与同行业各前辈、易友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切磋。在邵伟华老师身边的十年里,谢沪老师虚心求教,诚恳待人,踏实工作,深得邵老师绝学真传,再加上不断领悟创新,将古老的预测理论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预测思维模式,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日长月久,谢沪老师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在没有任何宣传的封闭环境中仍因口碑相传而扬名珠三角,客户遍布国内外,成为邵老师身边完成预测任务最多的专家弟子,也是目前为止在邵伟华老师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门生。谢沪老师先后担任了邵伟华办公室、函授部负责人,及专业预测师、高级面授班讲师等要职,因预测技术过硬,思想品德修养较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而先后六次被邵伟华老师亲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8年春,谢沪老师由于命理方位调整及考虑地运等原因,不得不忍痛离开师父邵伟华,暂时离开奋斗八年的花城广州,顺应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方针,来到江城武汉,正式出山自立门户。谢沪老师现正已饱满的精神,将十余年的预测经验升华提炼成一部部易学著作,将各种预测技巧及内部资料逐一公布于众,让更多的易学爱好者受益,并一如继往的亲自为各地客户预测服务。
    虽然老同事、师兄李洪成、李顺祥早已出山,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谢沪老师韬光养晦,稳扎稳打,十年磨一剑,定会为当今易学界带来清新的面貌。虽然邵伟华师父研究任务和预测工作繁重,日理万机,但谢沪老师等年轻一辈易学工作者一定会继续高举周易应用的大旗,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和才干,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为邵老师分忧,努力推动易学事业向前发展。
    谢沪老师现在承接各种预测咨询业务;举办多项易经面授培训班;编著出版学术专著及学习教材;为公司、商会、会所、俱乐部进行专项易经学术讲座;为大型企业、公司担任策划、决策顾问。
    [编辑本段]《周易》的由来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神农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互相抵牾之处,并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犹见《易童子问•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著《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都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玄同先生、冯友兰先生、顾颉刚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
    时至今日,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作者或相关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也当为盲目疑古者戒。
    另一个方面,《周易》一书名字的由来也颇多争议。
    “周”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周代”,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理由便是《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而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而《周易》的“周”字,义为“周普”。
    “易”字的含义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易”字的篆文为“(见右图片一)小篆:易”,《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即“易”为蜥蜴之类,主取“变”之义。
    二、《说文》又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三、《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四、“易”字的殷墟甲骨文为“(见图片二)”,取日出之时阴阳交变之义。也主于“变易”。
    甲骨文:易 《周易》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简称为《易》,至西汉初年被列为“经”书之一,世人遂尊称为《易经》。可见《周易》当以“易”为大义,而诸说纷繁,也莫过变易消息之理。
    [编辑本段]《周易》的内容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义
    � 乾 天 健
    � 坤 地 顺
    � 震 雷 动
    � 巽 风 入
    � 坎 水 陷
    � 离 火 丽
    � 艮 山 止
    � 兑 泽 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编辑本段]周易八卦的立体结构
    《乾坤谱》插图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编辑本段]周易朴素的管理思想
    乾泉先生认为,《周易》的核心讲“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而这三者也正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因此,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简易
    简单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结构、基因代谢规律、基因进化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乾泉教授的《全息系统管理理论模型》就是“管理简单化”成功的探索。
    二、不易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因密码DNA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包括城市、政党、、企业、团队、产业、市场等所有组织系统,构成其生命系统的基因密码、DNA结构和基本代谢规律,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64卦”等准数学模型,为研究系统组织基因的DNA密码、结构和代谢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乾泉教授的《全息组织系统DNA模型理论》就是在《易经》“不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生命科学》、《系统科学》等最新成果,探索社会组织系统的全息DNA密码及结构排列规律,是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普适性规律。
    三、变易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就是变易,“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传”、“象传”、“文言”等,核心思想讲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为我们研究企业、团队等组织系统的生命周期,组织DNA代谢、遗传变易和生存竞争,如何更好地把握变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乾泉教授的《全息组织变革理论》就是在《易经》“变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生命科学》、《系统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哲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探索社会组织系统的全息变革管理规律。
    [编辑本段]关于《周易》的历史起源问题
    乾泉先生认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历代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孔子在《系辞传》中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远古的伏羲氏之“始作八卦”,乃起于观察,普遍观察天、地、人、物以后,归纳所得,制作为八卦的思想符号。这正是哲学思考的程序,由眼前自然现象出发,经观察、综合、比较而得出万物的共性,然后归纳创制出象数以代表此共性。这段文字前句言八卦既为归纳万物之共性而产生,故能“通”万物之德(“德”言德性);后句言以其通万物之性,故能就万物之情实而予以区分种类(指八卦分别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类)。
    何为《易》?一是变易,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天地运行,寒暑交替,人生物死,没有竟时。二是简易,一阴一阳,就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三是不易,别看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哪样东西不变?规律不变。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一切事物的规律。谁能逃得出这规律?除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易》经过先民千万年的生存实践总结,蕴涵含着深刻的自然法则和朴素的和谐、辨证思想。</FONT>
    [编辑本段]《周易》是谁写得,是怎样一部书?
    乾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周易八卦预测中得出卦之后怎么解卦

    解卦需要具备基础知识综合分析的基础,建议读下面这本书,作者王炳中.中国商业出版社.
    自 序

    《还本归宗——六爻预测指南》终于付梓了。
    该书写了整整六年。六年来,或因事务繁忙,或是机缘未到,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直至今日。
    笔者自幼受易学环境熏陶,但可谓知之甚少。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入研易始于易理,对易经六十四卦晦涩难懂的64条卦辞,386爻爻辞,64条大象辞,386条小象辞,共计900条以及《杂卦传》等易辞都曾熟滥于胸,想从中悟到博大精深的易学真谛,但仍然体味肤浅,感觉迷茫。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开始了对“辞象预测”、“梅花易数”、“六爻筮法”等预测体系的研究。走进了周易的应用体系,品味周易预测中的一些原则与方法,发现易学应用体系中也一样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难怪民国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曾单刀直入——“未学易,先学筮”;当代易学前辈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也曾说:“我有个建议: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本来是一部筮书。《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民国命理三大家之一的袁树珊论述得更是精辟:“卜虽起于数,而实根在理。就卜以言理,则理愈显;就理以论卜,则卜愈神”。
    在对周易应用体系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回过头来又去品读周易易理,顿时如入桃花园,豁然开朗。
    其实,《周易》是为卜筮而创,历史和现代包括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内的大家都这样认为。需指出的是,从孔子的《易传》产生以后,尊理污用的思潮就出现了,多朝都没有停息,直至今日。然而,殊不知孔子也是信奉卜筮的,在《系辞传》中就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的明确论述,更有流传下来的孔子卜筮的多个占例为佐。清李光地编撰的《周易折中》中对这一现象就有论述:“……今人说易是卜筮之书,便以为辱累了易。见夫子说许多义理,便以为易只是说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
    现代更有一提易术就如洪水猛兽者,怎能不说这背离了易的根本呢?

    六爻预测是周易应用体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多朝被誉为周易预测的大宗之法,其理论体系相对完备,入手快捷,特别是对操作者“灵性”的要求不高,使普通人都可以“登堂入室”。
    笔者多年深入探究六爻预测机理与原则,在十年的易学职业生涯中,大量将六爻预测法作为具体事项预测的主要方法。
    该书笔者力争做到既尊重古人的宝贵经验,又不拘泥于古人的条条框框。所以,在尊重古法的同时,笔者在起卦、断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是古今尚无人触及的,而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笔者多年、大量的实践检验,绝无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之动机。在理论方面,笔者深入探究了六爻预测的机理,提出了“耗护神”、“真假变爻”、“真假旬空”、“真假月破”、“用神破译”、“三场理论”、“星辰下界”等概念及理论。澄清了月建、日辰与流月流日的区别等令人迷惑的问题。在应用方面,笔者倡导与时俱近,使六爻预测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
    书中近300个卦例除三二个引用古籍的卦例说明问题之外,都是笔者多年亲自预测的实例。
    该书分两大部分内容,前半部分重点讲周易与六爻预测基础,后半部分重点讲六爻预测的高级原则与分类占断。笔者力图使该书即具有入门的基础性,又诠释出六爻预测的高级要领。对于处于零点位置的周易爱好者,可以成为入门工具书;对于徘徊于六爻预测门口多年,自觉迟迟不能登堂入室的同仁们也起到一定的导引作用,快速拿到六爻预测神秘殿堂的金钥匙!
    王炳中
    二00八年春于中国沈阳
    目 录

    上部 周易与六爻预测基础理论

    前言……………………………………………………………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什么是六爻预测学……………………………1
    第二节 六爻预测学的起源和发展……………………2
    一、起源………………………………………………2
    二、主要古籍简介……………………………………2
    第三节 学习六爻预测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6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6
    二、应用六爻预测学的注意事项……………………7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7
    一、起源………………………………………………7
    二、性质………………………………………………7
    三、常见阴阳类属表…………………………………8
    四、阴阳学说在预测中的作用………………………9
    第二节 五行学说………………………………………9
    一、起源与名称………………………………………10
    二、五行特性…………………………………………10
    三、五行相生…………………………………………10
    四、五行相克…………………………………………11
    五、五行生克的辩证关系……………………………11
    六、五行数……………………………………………13
    七、五行阴阳…………………………………………13
    八、五行方位…………………………………………13
    九、五行与季节………………………………………14
    十、五行旺衰…………………………………………14
    十一、五行配属总表…………………………………15
    第三章 天干地支……………………………………………18
    第一节 天干……………………………………………18
    一、天干名称…………………………………………18
    二、天干阴阳…………………………………………18
    三、天干五行…………………………………………18
    四、天干方位
    五、天干类属…………………………………………18
    六、天干配人体………………………………………18
    第二节 地支……………………………………………19
    一、地支名称…………………………………………19
    二、地支阴阳…………………………………………19
    三、地支配五行………………………………………20
    四、地支方位
    五、地支配十二生肖…………………………………20
    六、地支类属…………………………………………20
    七、地支配人体………………………………………21
    第三节 天干地支的生、克、合、会、冲、刑、害、破
    简论………………………………………………22
    一、天干关系…………………………………………22
    (一)天干生克………………………………………22
    (二)天干相合………………………………………22
    (三)天干相冲………………………………………24
    二、地支关系…………………………………………25
    (一)地支合…………………………………………25
    1.地支……………………………………………25
    2.地支三合……………………………………………26
    3.地支半三合…………………………………………26
    4.地支合应用导引……………………………………27
    (二)地支会局………………………………………28
    (三)地支六冲………………………………………28
    (四)地支刑…………………………………………30
    (五)地支相害………………………………………31
    (六)地支相破………………………………………32
    三、天干地支的生、克、合、会、冲、刑、害、破
    举例………………………………………………33
    第四章 八卦基础论…………………………………………35
    第一节 太极论…………………………………………35
    一、什么是太极………………………………………35
    二、什么是两仪………………………………………36
    三、什么是四象………………………………………36
    第二节 八卦论…………………………………………37
    一、什么是“爻”……………………………………37
    二、八卦名称及符号…………………………………37
    三、八卦与五行………………………………………39
    四、相关名词…………………………………………39
    五、八卦类象…………………………………………41
    六、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63
    第三节 六十四卦论……………………………………67
    一、六十四卦卦名……………………………………67
    二、六十四卦卦意……………………………………68
    三、六十四卦卦序……………………………………91
    (一)经文卦序………………………………………91
    (二)京房纳甲卦序…………………………………96
    (三)方圆图卦序……………………………………97
    四、六十四卦之辞……………………………………98
    第四节 易理概说………………………………………
    一、易理的概念………………………………………
    二、掌握易理的意义…………………………………
    三、易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 大象论吉凶……………………………………106
    一、大象的概念………………………………………106
    二、大象生克论………………………………………107
    三、卦变反吟伏吟……………………………………110
    第五章 六爻预测排卦基本方法……………………………112
    第一节 起卦方法………………………………………112
    第二节 装卦方法………………………………………113
    一、装地支……………………………………………113
    二、装天干……………………………………………115
    三、定卦宫……………………………………………116
    四、排六亲……………………………………………118
    五、定世应……………………………………………119
    六、装六神……………………………………………122
    七、查旬空……………………………………………126
    第六章 六爻预测的基本概念………………………………136
    第一节 六亲详论………………………………………136
    一、父母爻……………………………………………136
    二、兄弟爻……………………………………………137
    三、官鬼爻……………………………………………137
    四、妻财爻……………………………………………138
    五、子孙爻……………………………………………139
    第二节 世应论…………………………………………140
    第三节 归魂游魂………………………………………141
    一、归魂、游魂的概念………………………………141
    二、归魂、游魂的应用………………………………141
    第四节 卦身论…………………………………………142
    一、卦身的概念………………………………………142
    (一)卦身的确定方法………………………………142
    (二)卦身的类型……………………………………143
    二、卦身的作用………………………………………144
    (一)卦身是辅助断卦的手段之一…………………144
    (二)卦身吉凶论……………………………………145
    第五节 喜神、忌神、用爻与用神、原神、忌神、仇神、
    耗护神…………………………………………146
    一、喜神与忌神的概念………………………………146
    二、用爻与主事爻的概念……………………………
    三、用神………………………………………………147
    (一)什么是用神……………………………………147
    (二)用神选取的方法………………………………147
    (三)用神多现论……………………………………149
    四、原神、忌神、仇神、耗护神……………………153
    (一)原神……………………………………………153
    (二)忌神……………………………………………153
    (三)仇神……………………………………………153
    (四)耗护神…………………………………………154
    第六节 诸神与世应的关系……………………………155
    一、持世的概念………………………………………
    二、诸神与世应的关系………………………………
    第七节 爻位论…………………………………………
    一、爻位的概念………………………………………
    二、爻位的阴阳………………………………………
    三、爻位间的关系……………………………………
    四、爻位与所测事物的对应关系……………………
    五、爻位的应用………………………………………
    第七章 卦爻内部作用论……………………………………157
    第一节 卦爻发动论……………………………………157
    一、卦爻发动,动必有因……………………………157
    二、卦爻发动对它爻产生的作用……………………159
    (一)动爻对静爻的生克作用………………………159
    (二)动爻对静爻的冲合作用………………………159
    (三)动爻对动爻的生克作用………………………161
    (四)动爻对动爻的冲合作用………………………163
    第二节 动爻与变爻的关系……………………………165
    一、爻变回头生克……………………………………165
    (一)爻变回头生……………………………………165
    (二)爻变回头克……………………………………168
    二、进神退神…………………………………………171
    (一)进神……………………………………………171
    (二)退神……………………………………………174
    三、卦爻反吟伏吟……………………………………177
    (一)卦爻反吟………………………………………177
    (二)卦爻伏吟………………………………………178
    四、动爻化合…………………………………………179
    (一)概念……………………………………………179
    (二)意义……………………………………………180
    五、动爻入墓…………………………………………181
    (一)概念……………………………………………181
    (二)意义……………………………………………182
    六、动爻化坏——化空、化绝、化破………………183
    (一)动爻化坏的概念………………………………183
    (二)动爻化坏分述…………………………………184
    第三节 卦与六冲卦………………………………187
    一、卦……………………………………………187
    (一)概念……………………………………………187
    (二)作用……………………………………………187
    二、六冲卦……………………………………………187
    (一)概念……………………………………………187
    (二)作用……………………………………………187
    三、六冲互化……………………………………188
    (一)变……………………………………188
    (二)变六冲……………………………………188
    (三)六冲变……………………………………188
    (四)六冲变六冲……………………………………189
    第四节 飞伏论…………………………………………190
    一、概念………………………………………………190
    二、作用………………………………………………191
    (一)伏神可出可用…………………………………191
    (二)伏神不可出不可用……………………………195
    第五节 静卦与多爻乱动………………………………196
    一、静卦………………………………………………197
    (一)特性……………………………………………197
    (二)卦爻生克原则…………………………………197
    二、多爻乱动卦………………………………………198
    第八章 时间与六爻预测法…………………………………199
    第一节 易学中时间的表示方式………………………199
    一、时辰………………………………………………199
    二、四季………………………………………………199
    三、月令………………………………………………200
    四、二十四节气………………………………………200
    第二节 卦爻旺衰………………………………………202
    一、卦爻旺衰概论……………………………………202
    (一)卦爻旺衰基本概念……………………………202
    (二)卦爻旺衰概念的扩展…………………………203
    二、卦爻旺衰理论须澄清的两个问题………………203
    (一)四季旺衰与月建生克…………………………203
    (二)易理与自然旺衰之别…………………………204
    第三节 生旺墓绝十二神………………………………205
    一、生旺墓绝十二神的概念…………………………205
    二、生旺墓绝十二神的应用…………………………207
    (一)生旺墓绝十二神在断卦中的作用……………207
    (二)生旺墓绝十二神的种类………………………208
    第四节 旬空论…………………………………………230
    一、旬空的种类………………………………………
    二、假空………………………………………………230
    (一)假空的概念……………………………………230
    (三)假空的应用……………………………………232
    三、真空………………………………………………233
    (一)真空的概念……………………………………
    (二)真空的类型……………………………………
    第五节 月建与卦爻的关系……………………………209
    一、月建作用概说……………………………………209
    二、月建对卦爻的生克作用…………………………210
    三、月建对卦中之爻的合力…………………………210
    (一)月建合卦中之静爻……………………………211
    (二)月建合卦中之动爻……………………………211
    四、月建入卦…………………………………………212
    五、月破——月建与卦中之爻相冲…………………213
    (一)真破……………………………………………213
    (二)假破……………………………………………215
    第六节 日辰与卦爻的关系……………………………216
    一、日辰作用概说……………………………………216
    二、日辰对卦爻的生克作用…………………………216
    三、日辰对卦爻的合力………………………………217
    (一)日辰合静爻……………………………………217
    (二)日辰合动爻……………………………………218
    四、日辰对卦爻的冲力………………………………220
    (一)暗动……………………………………………220
    (二)冲实……………………………………………220
    (三)日破……………………………………………221
    五、日辰入卦…………………………………………221
    六、日库论……………………………………………221
    第七节 日月与卦爻三合局论…………………………
    一、三合成局的种类…………………………………
    二、三合局成局的必要条件…………………………
    三、三合局的实质……………………………………
    四、三合局的应期……………………………………
    五、合处逢冲论………………………………………
    第八节 太岁及时辰对卦爻的作用……………………222
    一、太岁………………………………………………222

    易经爻卦求解

    震卦易经六十四卦第51卦。
    震为雷,两震相叠,反响巨大,可消除沉闷之气,亨通畅达。
    第51卦,是根据易经里去看就知道了,每个卦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卦序。虽然卦序并不唯一,但是我们所看的周易的卦序是相当成熟并且不怎么会发生序号合变化的。一查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