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古代为什么用蓍草占卜

古代为什么用蓍草占卜,用蓍草占吉凶叫什么

内容导航:
  • 易经中蓍草占卜到底是怎么回事
  • 伏羲氏先天八卦中占卜为何选用蓍草?
  • 筮草的介绍
  • 古代占卜都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是什么原因?
  • 古人为什么用蓍草和龟甲求卦?
  • 中国古人如何用蓍草进行占卜?
  • 易经中蓍草占卜到底是怎么回事

    蓍草占卜,就是《系辞传》中说的大衍之法。这大致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关于如何起卦的方法了。具体的情况,你可以直接搜索“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伏羲氏先天八卦中占卜为何选用蓍草?

    古时占卜,烧来作卦,跟龟壳的作用一样。
    蓍草被认为是恶魔最爱的植物之一,因此又称为恶魔荨麻。它是运用于爱情及婚姻的魔咒,切开蓍草茎,里面会出现人未来伴侣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在占卜前喝蓍草茶则可以提高预知能力。

    筮草的介绍

    蓍草是古代占卜常用的一种草。随着占卜技术的发展,到战国末期,占卜已经使用铜钱,竹签,石子等物,今人有用竹木代替占卜蓍草的,但是都不如正宗的中国占卜用蓍草灵验!
    蓍草在古代到处可取,可见,占卜取材方便,古代打仗很可能需要随时占卜。
    今天只有在边境的了无人烟的深山里面才能找到零星的蓍草了。
    怎样才能找到蓍草呢?
    找到蓍草要----眼观:“.....一本一二十茎,至多者五十茎。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一颗上面出来数个直立枝条。不过要符合这一点需要在蓍草成熟的季节寻找,也就是每年的7-9月份。蓍草的幼苗是丝毫看不出成品的样子的;-----
    鼻闻:芳香扑鼻,沁人心脾;闻之马上精神抖擞,眼明耳聪,头脑立马清醒!再就是诚心寻找的心意了!
    艾叶和蒿类植物,大都有消毒,杀菌,辟邪,止痛等作用,很多时候可用于野外急救。
    另见蓍草

    古代占卜都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是什么原因?

    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认为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按照《礼记·曲礼》的说法,“龟为卜,蓍为筮”,“卜”是用火烧龟壳使其产生裂痕而预测凶祸福的方法,“筮”是用蓍草来占卜的方法。这是我国古人占卜常用的方法。古人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如果遇上更大人的事情,就要两种方法兼用。

    那如何用龟甲占卜呢?一般在龟甲上刻录卜辞,然后用火灼烤龟甲,灼烧时会发出噼啪之声,这种声音往往被理解为,是神在传达旨意。骨头受热以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在占卜者看来它充满无穷的玄妙。上面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简单记事,因此也被称为甲骨文卜辞。

    商代王室盛行用龟甲占卜决定行为方式,几乎每事必卜。《周易·系辞》说:“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龟。”古人为何要采用龟甲占卜呢?《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古时将龟与麒麟、凤凰和飞龙这些传说的神奇动物并列,可见它的地位之高。《礼记·曲礼》疏引刘向曰:“蓍之言耆,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因此春秋时期还有“筮短龟长”的说法,认为鬼象长,卜更为灵验。


    不过,龟卜之法早巳失传了,而蓍筮之法却流传下来,有流传下来的《周易》《周礼》等书的文字记载为证。晋张华《博物志》说:“蓍一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有圆而神的美德,所以把它作为筮的最为理想的运算工具,而且“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古人为什么用蓍草和龟甲求卦?

    神秘的蓍草与龟甲
    章 原
    蓍草和龟甲都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器具,提到蓍草或许很多人不熟悉,而龟甲则很容易理解,我们就从龟甲开始谈起。顾名思义,龟甲就是乌龟的那层厚厚的壳,乌龟全靠这层盔甲来躲避自然界的天敌,稍有动静,就立刻把头、尾和四肢都缩进壳里去,人们常常喜欢拿这个来开胆小的人的玩笑,说是“缩头乌龟”,更有民间骂人往往以“龟”相称,总之,在我们的生活里,龟是受人嘲弄和轻视的对象。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但你可能想到,这只是龟现在的命运,在中国古代,龟曾是吉祥的代称,被认为是一种沟通天与地的神物,地位相当尊崇。《礼记·礼运》记载:“何谓之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龟居然能与麒麟、凤凰和龙这些传说中的动物相提并列,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考古发现中,屡次发现玉龟等装饰品,可见在古代,人们对龟的感情是喜爱有加的。
    在人们的眼里,龟是神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1987年安徽凌家滩第四号墓中考古发现了一组玉龟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面八方、外方内圆的图案,象征着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这样的记载:“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长,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上”是指龟背,“下”是指龟腹,意思是甲虫类的物种有三百六十种,以神龟为长,龟背甲隆起而有纹路,象征天象;龟腹平坦有纹理象征地貌。或许今天我们看来有些可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这么一个时期,龟是被视为天地之象的象征而受到特别的尊敬。而且,龟身上所笼罩的神秘色彩因为被古人用于占卜而大大的增强了。
    龟的种类颇多,但是根据专家考证,我们在殷墟考古发现的占卜所用的龟甲绝大多数是水龟,这种龟体形不大,多生活在沼泽河流之中,这也可以证明龟卜盛行时人们还处在渔猎社会,龟是人们所习见的动物。有一点是很奇怪的,虽然殷墟发现了大量的龟甲,约有十万片以上,但是根据考证,殷墟所在地即使是当时也没有龟生存,这些龟甲都是其他地方收聚来得,甚至远的产自今天南海地区,这么远的路程,如何能汇集到一起,是一个很令人迷惑的问题。以前人们总认为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后来逐渐发现到了长江文明,而根据比较新的考古发现,珠江流域的文明的发达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或许,龟甲就是当时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产物呢。
    当时占卜之风很盛,而龟被人们用作最主要的占卜材料,有需求就会有适应需求的产业,在当时,从捕龟、杀龟到剖龟甲、打磨等等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比较完备的流程,其中以杀龟的过程最为残酷。据说一种比较通用的方式是将抓来的龟用重物紧紧压住,让它动弹不得,然后在龟的尾部用火烧灼,缩在龟甲里的龟疼痛难忍,便会猛的从甲里窜出来,留下一个空壳。看来要作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仅仅是被供在神庙里被人瞻仰的,还要经受血与肉的折磨。龟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被制成大小合适,表面光滑的甲板就可以用来占卜了。通常占卜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在龟甲之上凿若干小孔,数目多少不定,然后将龟甲丢到火里灼烧,在高温之下,龟甲“呯”的爆裂开来,甲面会有不规则的裂纹产生,此时把龟甲取出,等冷却之后,对上面的裂纹进行分析,根据纹路的走向等等来占卜吉凶。我们知道,龟甲上面的纹路是灼烧所致,自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结果多种多样,所以辨别纹路在当时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专门的官员来进行鉴定、研究,判断吉凶。从我们在殷墟发掘的大量的龟甲来看,当时所占卜的内容种类繁多,有打仗、祭祀等等重要的国家活动,也有丢失牛羊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龟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事无大小,都要虔诚的一番占卜后,按照龟甲上神秘的纹路所指明的方向来施行。
    龟甲在殷商时代大量采用,但到了周朝以后,虽然龟卜仍然在进行,但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蓍草,并最终完全取代了龟卜。与龟甲相比,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只有更浓,因为即使到了现在,关于蓍草到底是什么样子还在争论之中,连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都不确定,甚至有人根本怀疑它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历史上的关于蓍草的记载的确太神了。相传为汉人所写的《易纬·乾坤凿度》记载:“圣人设计,以用蓍生,圣人度以虚实,英草与天齐休。《万行经》曰:‘蓍生地于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一千岁尚有紫气,下有神龟伏于下’。《轩辕木经》曰:‘紫蓍之下,五龙十朋伏隐。天生灵 ,圣人采之,而用四十有九,运天地之数,万源由也。’”这些文章里描写的蓍草寿命有一千岁,一百年才有49片叶子,为什么不多不少偏偏49片叶子呢,因为49是天地之数,而且蓍草的上空有紫气缭绕,下面则有象征吉祥的神龟守护,这哪里是草,简直是九天神灵下凡。《说文》中的记载同样是比较神秘的:“蓍,蒿属,生千岁三百茎。”
    认为蓍草是蒿一类的植物,不过一千年三百茎,这种植物寿命也够长的,如此神灵植物,看来很难普及。汉代的司马迁见闻可以说广博,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门游历,足迹遍布九州,甚至在当时相当偏僻的巴蜀、昆明一带都去过,但是在《史记》中写到蓍草的时候,也只能用听老人的说法,认为蓍草是“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这种说法似乎接近实际生活,但是无虎狼和无毒蓍估计也是为了凸现蓍草吉祥的缘故吧。
    历代的学者们出于种种考虑,不断的增添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以至于成了。其实这种说法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用蓍草来占筮在当时是很普及的事情,人们大事小情,都要求助于它,如果象这些书上描绘的那样神奇的话,又去哪里找那么多呢?考虑到这一点,蓍草无疑应当是在人们生活中所常见的一种植物才说得通,《辞海》里面的解释或许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植物名,别称蓍草、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我国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分布较广。”我们都知道,周民族是在黄河中游一带,属于北方地区,从辞海的描述来看,分布地区无疑是吻合的。试想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每每劳作之余,或在田间地头,或在村野小巷,随手抓取蓍草之茎来卜上一卦,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龟甲和蓍草本来就是自然界普通的一员,因为占卜的需要被抬上了供桌,接受世人的膜拜,到现在,又因为人们不再以占卜为乐,而再度走下圣坛,这个,恐怕是它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吧?它们作为工具,为人们占卜了多少年的吉凶,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预测,也算是荒唐了。

    中国古人如何用蓍草进行占卜?

    先用两手将参与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茎任意一分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着,从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人”。这样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再以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一组一组地分数完后,两手中的蓍草茎余数必有一定规律: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两,则右亦余两;左余三,则右余一;左余四,则右亦余四。这时,将左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左手指缝间的蓍草茎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按“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的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数便显现出来: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之数即得阴爻“”;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之数即得阴爻“”。这样,经过三次演变,终于得到一个爻。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变化,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就是:当商数为“9”或为“6”而成老阳或老阴,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老阳变为阴爻,老阴变为阳爻,这样就会得到另一卦,称之为“之卦”。未变爻的原卦称为“本卦”。如果没有“变爻”出现,即六个爻的商数中没有“9”和“6”,那么就没有“之卦”。
    这样,推演过程就全部结束,得到一个六爻“本卦”或加上一个“之卦”。以上介绍的这种占筮取卦方法即为后人所称“文王卦”或“六爻大课”。
    然后,根据相应的推论规则对推演所成的卦进行推论(推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