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都雷太岁殷元帅符作用

都雷太岁殷元帅符作用,地司太岁殷元帅宫阙

内容导航:
  • 《封神榜》中,封殷郊的“值年岁君太岁之神”是干什么的啊??
  • 太岁符的传说
  • 求道教 天符大帝 简介,谢谢
  • 有谁知道哪个网站上有六十甲子(六十太岁)雕塑神像?谢谢啦。。。急...
  • 真武大帝殿内两厢十二元帅的名字
  • 道教神仙体系是什么样子?
  • 《封神榜》中,封殷郊的“值年岁君太岁之神”是干什么的啊??

    这是姜子牙封神榜中一个职位。 休是吉庆,福禄的意思,咎代表的是灾祸,合起来就是叫殷郊掌管当年的吉与凶。

    太岁符的传说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它八大行星的质量总和,也在木星之下,其赤道直径更为地球的 11 倍。 因此此星对地球的引力是众星宿之首,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布斯博士(Dr. Alan Boss)承认,木星(Jupiter)的庞大引力(gravity),可以保护地球,避免受到彗星(comet)和小行星(asteroid)的碰撞。木星是太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颗行星。它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 岁星 ”,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 12 年,但后经中国天文学家发现,实际上木星的运转轨迹并非12年,于是假想出一个同样轨迹,但运转方式相逆的星体家装运行在木星轨道上,这个假想中的星题,就叫做太岁。天干地支亦随太岁运转而演化而出。每年木星到达地球上的某个方位,便会加强这个方位的引力,太岁是随年分而改变的,每年的方位都会发生变化。作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又称太岁星君,它既是一颗运转在假想历法中的星辰,也是汉族民间奉祀的神灵。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终于癸亥。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一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今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君:神名。太岁君,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每岁轮值,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系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者,商朝纣王之幼子也。幼遭国难,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为抚养,授以道法,后乃行道为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汤儿院,综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也。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呪妙经注。宋陈伀集疏。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呪妙经出於汉。
    本传。本者源也,传者流也,乃金阙日历院编修史文也。况历代帝主,各有典礼,徽宗诏制,褒其威助感应事也。其上天探访真司,一一摘之,誊言奏达玄都,补入金格玉历。玄武名成於後天之际。玄武果先天始炁五灵玄老之化,乃元始化身,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日月在太易时,含光太初时发辉。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当黄帝时,生净乐国为王子,时道号潜云子。於道有功,玉帝奖勋,始封玄帝之号也。夫大道者,元始上帝先赐封五灵玄老,开北召水,乃元黄植象之根。次渐分气化形一,一为上帝之官也。谨显诸化,太始天一二身,太初太阴,辰星月孛,斗、牛、女、虚、危、室、壁二十九身, 六甲 、壬癸一十八身,太素北狱亥子丑乾坎七身,风、雷、雨、电、霹雳一十五身,羌老八煞人星一十身,至玄帝身,乃第八十二次化也。十二宫神,周天又外十二官次号,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位也。司下土男女属相形名,曰: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之呼也。每一宫各有一神君统辖,斡伍将军五员,各领阴阳史士亿万之众,混通叅校一十二分野,内产天下含生日用之事也。宝瓶宫子次,玄枵神君,宰齐地青州分野,统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将,掌鼠属男女禄料。磨蝎宫丑次,星纪神君,宰吴越扬州分野,统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五将,掌牛属男女禄料。人马宫寅次,析木神君,宰燕地幽州分野,统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五将,掌虎属男女禄料。天蝎宫卯次,大火神君,宰宋地豫州分野,统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五将,掌兔属男女禄料。天秤宫辰次,寿星神君,宰郑地兖州分野,统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五将,掌龙属男女禄料。双女宫巳次,鹑尾神君,宰楚地荆州分野,统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五将,掌蛇属男女禄料。狮子官午次,鹑火神君,宰周地三河分野,统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五将,掌马属男女禄料。巨蟹宫未次,鹑首神君,宰秦地雍州分野,统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五将,掌羊属男女禄料。阴阳宫申次,实沈神君,宰魏地益州分野,统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五将,掌猴属男女禄料。金牛宫酉次,大梁神君,宰赵地冀州分野,统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将,掌鸡属男女禄料。白羊宫戌次,降娄神君,宰鲁地徐州分野,统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五将,掌狗属男女禄料。双鱼宫亥次,娵訾神君,宰卫地并州分野,统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五将,掌猪属男女禄料。夫宫神参将,各各分守,成年合属月建内三旬日,分颛记世人善恶事,并俟三元校会日,历转紫微令司矣。属将六十员姓名。众帅等,每上赴中台校迁日,则先关申九天游奕使司,然後俱离人寰,玄帝统元和迁校府司,案下人间浃扶化育也。

    求道教 天符大帝 简介,谢谢

    这个貌似没有听说过!你确定是道教神仙谱系里面的?而不是某个散派的或者是某些个别地区性的信仰?(道教能称得上帝君的就那么些,督天老祖,鸿钧老祖(以上两位大神有些流派并没有信仰)。高上玉帝,五方五帝,少阳帝君,真武帝君以及北阴丰都大帝等等)

    有谁知道哪个网站上有六十甲子(六十太岁)雕塑神像?谢谢啦。。。急...

    http://www.lspw.com/zuopintupian.htm 非常全,进去点连接,都有!!!
    刘世普泥塑工作室
    道教神仙系列----六十甲子塑像(彩绘泥塑)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 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 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 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 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 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 已未太岁傅赏大将军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 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
    六十甲子1 六十甲子2 六十甲子3 六十甲子4 六十甲子5 六十甲子6 六十甲子7 六十甲子8 六十甲子9 六十甲子10
    六十甲子11 六十甲子12 六十甲子13 六十甲子14 六十甲子15 六十甲子16 六十甲子17 六十甲子18 六十甲子19
    六十甲子20 六十甲子21 六十甲子22 六十甲子23 六十甲子24 六十甲子25 六十甲子26 六十甲子27 六十甲子28
    道教神仙系列----六十甲子塑像(泥塑稿)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 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 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 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 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 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 已未太岁傅赏大将军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 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
    六十甲子塑像 道教神仙塑像 道教神仙雕像 泥塑六十甲子 道教神仙泥塑 道教神仙二 道教神仙 六十甲子泥塑
    佛教神仙、道教神仙塑像系列
    站观音菩萨塑像 释迦牟尼佛塑像 道教神仙像 天后娘娘塑像 娜吒塑像 长寿星塑像 胡三太爷塑像 坐弥勒佛塑像 送生娘娘塑像
    地藏王菩萨 眼光娘娘塑像 大肚弥勒佛塑像 道明 坐观音菩萨塑像 太上老君 猪八戒 秃尾巴老李塑像 何仙姑塑像 千里眼塑像
    比干塑像(文财神) 元始天尊 张果老塑像 灵宝道君 南海龙王 赶鱼郎 龙母 玉皇大帝 龙母娘塑像 关公塑像(武财神) 三圣母合
    六十甲子塑像 站弥勒佛塑像 铁拐李塑像 明更 吾生老母塑像 东海龙王塑像 汉钟离塑像 王母娘娘 三圣母塑像 夜叉 佛教神仙
    财神爷塑像 六十甲子塑像 赵公明塑像 祖师爷 王母娘娘塑像 济公塑像 顺风耳 关云长 坐观音 站观音 佛 关羽塑像 和合二仙
    莲台观音 老小玩童 老寿星 崂山道士泥塑 二 猪八戒 崂山道士图片 崂山道士塑像 猪八戒 八仙 日本七福神 七福神
    老寿星 八仙塑像 崂山道士 八仙过海 铁拐李 曹国舅 兰采和 汉钟离 何仙姑 张果老 吕洞宾 韩湘子 八仙图 八仙塑像
    地藏王菩萨 文财神比干 观音菩萨站像 (黄将军) 皮师傅(皮爷爷) 龙 比干承相 (自右至左)观音 龙王 胡三太爷 佛 吉祥龙
    童子 青龙 无生老母 刘仙姑 大管爷 二管爷 天宫老母 王母娘娘 送子娘娘 弥勒佛坐像 观音菩萨站像

    真武大帝殿内两厢十二元帅的名字

    玄天真武大帝将官
    御前36将
    1.万法教主神功妙济许真君许逊(人称许旌阳)
    2.洞玄教主辛真君
    3.龟蛇封为水火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4.新兴王、田华封为雷开、苟毕二元帅
    5.纠察副元帅副应
    6.催庐二将军
    7.邓成、辛江、张安封为邓、辛、张元帅
    8.威灵瘟元帅雷琼(又名温琼)
    9.火德谢元帅谢仕荣
    10.降生高元帅高员
    11.九州豁落元帅王善(又名王恶)
    12.地祇杨元帅杨彪
    13.雷部电母朱佩娘
    14.海琼白真君白玉蟾
    15.清微教主魏元君
    16.都掌金轮如意赵元帅赵公明
    17.尽忠张元帅张健
    18.正一灵官马元帅马华光
    19.先锋李元帅李伏龙
    20.任无别、宁世夸封为任、宁二太保
    21.神雷石元帅石成
    22.离娄、师旷聪明二贤
    23.酆都孟元帅孟山
    24.九天霹雳大将军酆都章元帅章雷公
    25.地司太岁殷元帅殷高
    26.月孛元君朱孚娘
    27.果严教主济微传教祖元君
    28.混元教主路真君
    29.显灵关元帅关羽
    30.混炁庞元帅庞乔
    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帅朱彦夫
    32.降妖避邪雨元帅雨田
    33.玉府刘天君刘俊
    34.风轮周元帅周广泽
    35.仁圣康元帅康席
    36.王铁、高铜虎丘王、高二元帅。

    道教神仙体系是什么样子?

    1.三清为首的主神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太上大道君又称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中为首的是元始天尊,系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与道和由道推动的宇宙演化紧密相关。据道书记载,整个世界由一气所生,那一气就是道,所以有时又称为道气。由原始的一气化生三元,即三个联续的、无限悠远的时代。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也就是元始天尊;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大道君或称灵宝天尊;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老君。三宝君各治理天上最高的境界,天宝君即元始天并非尊治理玉清境,玉清境又名清微天;灵宝君即太上大道君治理上清境,其境又称禹余天;神宝君治理太清境,其境又名大赤天。三清中以元始天尊为最终极的神。他在最元初的时代即已存在,当太上大道君出现时,他授道予灵宝君。以后又由灵宝君授道予神宝君即太上老君。这样三清之间又依次是师徒关系。
    三清作为道教的最高尊神,既是大道的化身,同时又是授道的主脑,亦即教主。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根本性的经书,都认为是由三清传授下来的。道教的基本经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和洞神。其中天宝君即元始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神教主。这三十六部经是道教教义、学说的根本。
    作为道教信仰的主要尊神,三清受到普遍的供奉。一般在大型宫观中常有三清殿或者三清阁,塑三清神像供奉之。依常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灵宝天尊居其左,手持如意;太上老君居其右,手持宝扇。 玉皇:在三清以下有一位天庭主宰,号称玉皇大帝。玉皇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一般称他为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仅次于三清的尊神,由于相信他掌管天庭,所有的得道神仙都要经他封赠仙职,而宇宙间治理各类职事的神灵全属他主管,所以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事实上的宇宙主宰。
    玉皇大帝居弥罗天宫,所以玉皇殿常称弥罗宝阁、弥罗玉殿。除了专门供奉玉皇的宫观之外,他也常在大型的宫观中享受香火。玉皇之像通常如同人间帝皇装束。 四御:在玉皇之下,则另有四位重要的神灵,皆列于帝、后之尊,故号称四御。
    其一是勾陈天皇大帝,其二是北极紫微大帝,其三是后土皇地祗,其四是南极长生大帝,合称四御(有时去南极长生大帝,加上玉皇,合称四御,但现在多将玉皇置于四御之上)。 其他重要尊神:除了三清玉皇四御之外,还些有一些地位崇高的天尊、帝君。其中常见的有三官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职司是上元赐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据说人仙功过善恶都由三官掌管,每到三官的生辰即要集中考校人的功过,所以常在该日举行仪式祈求免罪赐福。太乙天尊,掌管幽冥的仙真,据说能寻声救苦,帮助地狱中的灵魂出离幽冥,所以甚受重视,常被供奉在救苦殿中,道教有关度亡破幽的科仪中也常请他临坛。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为男仙之首。西王母,西方金气化身,为女仙之首。据说,凡男仙上天,先要见过东王公,女仙则先要见过西王母,然后由他们奏明太上,才能正式委以仙职。王母女像,以其属金,称金母;居于瑶池,称瑶池金母。玄天上帝。本来是玄武神,后来与龟蛇相纠的玄武原型相分离,被奉为北极玄天上帝。传说他在武当山修行得道,所以武当山全山的道观都依其修仙故事建成纪念性的建筑。玄天上帝在明代崇拜最盛,永乐皇帝称他为玉清师相三教祖师,其尊号有一百个字之多。玄帝像常作披发坦胸持剑,脚踩龟蛇。 2.星君雷神和山川神灵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五斗,尤其是其中的北斗星君。中国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极为天极,北斗随时运转,似乎是指挥着整个天象的运行。一般将北极和邻近天宇的大星列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陈、紫微、太一都被尊为大帝、天帝。与北斗地位类似的还有南斗、东斗、西斗和中斗,合称五斗。汉代流传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即认为人什么时候死,由北斗管辖,能活多久则由南斗决定,因此要想延长寿命便要向北斗和南斗祈求,形成的仪式便称为拜斗、礼斗。道教吸收了对于五方星斗的信仰,称五方星斗各有星君。北斗有七弓,主管解厄诞生。一曰天枢,阳明贪狼星君;二曰天璇,阴精巨门星君;三曰天机,真人禄存星君;四曰天权,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贞星君;六曰闓阳,北极武曲星君;七曰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有六宫,主管延寿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枢司禄星君;三曰天梁延寿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枢度厄星君;六曰天机上生星君。东斗有五宫,主管计算护命。一曰苍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护命星君,三曰开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阳星君,五曰尾极总监星君。西斗有四宫,主管记名护身。一宫白标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称大魁,有三宫,主管保命。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干化上圣星君,第三冲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阳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称太阳星君,后者又称太阴星君。
    五星:即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和太阴(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称七曜,亦称七政。《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总说星》称,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们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仪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气,然后布于坛或其它对象,以作镇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家对太阳和月亮所经区域恒星分成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组成龙形,计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组成虎形,计有奎、娄、胃、昂、毕、 参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组成雀形,计有井、鬼、柳、星、张、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组成龟形,亦称龟蛇合体形,计有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灵: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个区域,以其星座之形为名,称为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为四个重要的神灵,称为四灵。《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君的名讳:青龙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监兵,朱雀帝君灵光,玄武帝君执明。他们在道教中常作为护卫神将出现。但后来其中的玄武渐渐与原形分离,演变出玄天上帝,而龟蛇相缠的形象则分成龟、蛇二将。
    太岁、值年太岁:太岁君,指岁神。岁星原指木星,因它环太阳运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学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个与岁星运动速度相同、但运行方向相反的星,称为太岁。其职在于总管年岁。因此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为适应天干支纪时的需要而设想出来的。同时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年,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十二年为一循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世称六十甲子。道书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之类。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名殷郊。古代有太岁行地中的说法,认为太岁方即正对木星的方向不能动土(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太岁又称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种地司法,就是以殷郊为主帅的法,其中谈到元帅是古帝后。以后民间有人整理神谱,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说到殷郊是商纣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后,遭妲己害死。殷郊则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亲手杀了妲己。玉帝闻其孝义,又有斩妖之勇,于是封他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民间重视本命年,所以也重视请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该年的值年太岁佑护。
    雷部神将:雷部神将是随着民间对雷电之神的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宋代五雷正法出现才形成庞大的系统。“雷公”是民间对司雷之神的普遍称呼。之所以雷公为男性神,是因为震为雷,为长男阳也。而雷出天之阳气,故云公。与之配合,又有电母,俗称闪电娘娘。到五雷正法兴起,雷部被赋予代天行令的威权,也出现了一大批雷部元帅,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帅邓燮、使者张珏和判官辛汉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帅。原来的雷公、电母则作了他们手下的属将。在雷部神将之上则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据《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说是黄帝的封号。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天尊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职能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风伯雨师:风伯是司风之神,雨师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现很早,在《周礼》中就有风伯和雨师,汉代人解释,风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师则是毕宿。他们一般都进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们入神谱,当五雷正法兴起后,又将他们归入雷部属将,在祈求雨晴的道场中,他们常被视做雷部元帅的手下去执行任务。
    龙王:被视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灵。中国古代素来有对龙的崇拜。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图腾,同时又是司雨水的神灵。汉代的诉雨仪式中,要造土龙,就是当它是管理雨水的。汉以后从印度传进了佛教,也带进了印度的龙王。本来印度的“龙王”音译是“那伽”,是一种住在大海里的大蛇,意译为龙王。大海中的龙宫藏着各种宝贝。后来在民间中印两种龙王合而为一。《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载四海龙王的名号为: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敖润;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于井中都认为有龙居住,但其龙王名位各有等级,总的都低于四海龙王。
    五岳:中国人普遍认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级,众山之尊莫过于五岳。五岳是古代天子才有资格祭祀的山神。其内容有过几次变化,唐以后固定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唐代在各岳山麓立庙祭祀。宋真宗时加上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其中东岳泰山地位比较独特。汉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说,所以后世都认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后都要魂归泰山,故尔东岳受到民间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岳独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庙建于全国各处,不象其它四岳祠庙基本上只建于其本山。
    四渎:古代中国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为重要。依周礼规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当数五岳,祭礼相当于三公,其次是四渎,相当于诸侯。四渎,就是四条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条大河,它们是长江、黄河、济河和淮河。唐宋时它们都各有封号。现在一般以宋代之号为称: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
    四渎神中,后来在民间也有某些演变,有的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其中长江神又被称为杨泗将军,黄河神又被称为金龙四大王,后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3.得道仙真张天师
    张天师之名,本来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创立者张陵,后来也成为天师道嗣法者的泛称。张陵是第一代天师,教内称祖天师。其子张衡继承父业,称为嗣天师,张衡子张鲁则称系天师,祖孙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称三师三夫人。他们都被视作神仙在天师系统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推祖天师张道陵。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他也占有着要地位。教中称他为六极高明大帝,为玉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兄弟三人,长名茅盈,次名茅固,季为茅衷。据说成道后乘白鹤分止于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称大者所处为大茅峰,次者所处为中茅峰,季者所居为三茅峰,并称太上老君封茅盈为司命真君,固为定录真君,衷为保生真君,合称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礼祀三茅真君。因为茅山在道教界间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于茅山以外的地区。
    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传说为晋时江东句容人,因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世称许旌阳。曾师事吴猛,得道后转为昊猛之师,于东晋太康二年于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飞升。被符录道派净明派尊为祖师,在仙界号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飞升之后,里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时赐庙额为“玉隆万寿”,现庙仍存,当地也常举办庙会。宋明以后,许真君的名声日隆,被视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师之一。
    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仙人群体。八位得道高仙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贫富贵贱等不同特征,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从中得到成仙的鼓励,因此对不同的人皆有亲切感。道教宫观常塑有他们的形象,西安八仙宫等则是他们的专庙。
    萨守坚
    南宋时人。据说他曾得到并宋末极负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师林灵素、王文卿和张继先的传授,从而通晓五雷正法。同时因为戒行严整无瑕可击,感动原想找他报仇的恶神,反而皈依他为徒,后成为著名的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也使得萨守坚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萨守坚曾创有一个行五雷正法为特征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门中称为“萨祖”,有多种道法挂在他的名下。在民间,他在宋元时便被尊称为萨天师。明清以后,萨守坚与张陵、葛玄和许逊一起被当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师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东华帝君王玄甫、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洞宾、海蟾子刘操和重阳子王喆。当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据说其法传自钟、吕和刘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则是东华帝君,所以后世将他们与王重阳一起合称全真五祖。因为全真教开始时主要在北方传播,所以又称北五祖,而与在南方传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区别。
    七真指王重阳的七大弟子马珏、谭处瑞、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孙不二。 他们七位各传全真的一个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开山祖师。化去后也都被视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个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处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专殿或者专庙。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师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和白玉蟾。北宋时张伯端受异人指点,修成内丹,写下内丹名著《悟真篇》,成为继《周易参同契》后最为重要的内丹经典。张伯端道号紫阳,他传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传播。盖进入南宋后,南北隔绝,其道传于南方也是时势使然。这支道派以传授内丹修行之术为主,五位祖师各留下著作。同时,从陈楠开始,也传习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负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将白玉蟾当成重要的祖师之一。
    众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谱中,女仙数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显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妇女观中有较多的尊重妇女的倾向。道教承认妇女有与一男子一样的修仙条件,功德相当,也可以仙界担任地位与男仙相当的仙职,所以女仙的级别也可以很高。因为认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见西王母,所以一些记载女仙的书,总是以西王母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编的《墉城集仙录》便是如此。金墉城传说为王母所居之处。书中记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后世的道书中,也有专记女仙的。
    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还有:麻姑。魏夫人,即魏华存,在仙界的名号称为南岳夫人。谢自然,是属于上清派的道姑。据说她得道后白日升天,居屋周围云缭绕,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4.冥府诸神酆都大帝;酆都,又称罗酆山,据说在北方。本来在灵宝派系统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师张衡和杨云为鬼帝。后来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号不显。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第七中位为酆都北阴大帝,说他原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一替换。《真诰》则说酆都有六宫,第一宫为纣绝阴天宫,依次向东行,第二宫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名敢司连宛屡天宫。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将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阎王:阎罗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狱主者。进入中国后完全中国化,形成中国式的十位阴间大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酆都王。
    东岳七十二司:前面提到过,东岳本为山神,但在汉以后渐渐演变成治理阴间的主管神灵。其下属有七十二司,(一说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个专职衙门。大型的东岳庙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颁发的秘录中也常出现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职、掌福、掌财帛等。这些专司本来是老百姓针对人生中的幸福和灾难、社会上的公正与不平等、善良与邪恶等矛盾形成的,所以历代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同时,民间也常将自己的愿望,自己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到对鬼神世界的构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统中有速报司,是掌对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门。宋、元之交时,人们认为包公最耿直无私,所以担任着速报司的掌司职务。后世又认为岳飞本来忠义却被秦桧等害死,最能体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飞。 5.道门护法神执役神将仙吏功曹、玉女: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门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称则是指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时都要请他们转达或收录,所以在道法仪式中必不可少,法师上殿举行仪式开始时都的一个“出官”的环节,即召出各类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传言、散花等职,因近在尊神身侧,所以在举行仪式时也常械请她出来供职。
    马元帅 :名马胜。原是南斗斗口一星叫胜星,于是以之称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属火,方位居南方当正午,午为马,故以马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将。有时也塑像于殿前,充护法。 王灵官:王灵官是护法神中最常见的一位。他面目狰狞,红面赤须,三目怒睁 ,手执钢鞭,脚踩风火轮。被玉帝封为雷部副元帅,号三五火车灵官,做了道教护法神。一般道观进山门即是灵官殿,内供王灵官。 岳元帅:即岳飞。生前为抗金名将,殁后成神,道门中称岳帅,常被塑成手执金枪的神将,站在殿前做护法。
    温元帅:名温琼。传说原是阳间官差,后被东岳收录,坐化于东岳殿前,即充为东岳太保。道门中的专门召役他的道法,同时他也常被供于殿前充当护法。
    殷元帅:名殷郊。原是太岁神,道门中称他为地司殷元帅,有专门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时也常被供于殿前做护法。
    其他如关公、张巡等英烈,也常被召为神将。 6.地方和家族保护神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种。如同人间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为一省之主,县城隍为一县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县之事。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劳绩之人充任。例如:苏州城隍为春申君,上海城隍为秦裕伯等等。唐时文人张说、许远、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为祈雨、求晴、禳灾,诸为本地谋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作。五代后唐康泰年间,始封城隍为王爵,宋时将城隍神列入祀典,于是其祀遍于天下。据《明史 礼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乘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号,但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人间衙门状。清代循明旧制,仍将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国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日等节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会,俨然如同人间长吏出巡一般。其目的当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说,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烟、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称社神。道教科仪中常要召当境土地,视其为有职任保护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灶神:灶神是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称,又称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现世所供奉灶神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的画像,即为灶君及其夫人。汉代以前,灶神所主仅为饮食。汉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寿夭祸福。
    门神: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人居室之门有神,古已有传说,并加祀奉。汉代的门神指神荼(shu)、郁垒(lu )。唐以后的门神所指略有变化,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秦为白脸,尉迟为黑脸。 7.其他由祀典与民间信仰进入的神灵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就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他生前以忠勇著称,殁后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为神将。关帝庙祀极盛,几乎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他的祠庙,而且其庙的规格都很高,关帝一般塑成红脸的武将,因其已是帝君,所以头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经常立着手捧官印的义子关平,以及帮他持着青龙偃月刀的部将周仓。
    妈祖: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又称天上圣母。航海保护神,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之中。
    财神:中国的财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观中常建有财神殿,奉祀武财神关羽和赵公明,以及文财神比干。 福禄寿三星:他们本来是星君,但民间对其崇拜很少去指认哪一颗星宿。一般将福星描绘成天官赐福模样。寿星本来是南极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间崇拜。一般将他塑成长须、高额的老者形象。禄星管人间功名,一般长官打扮。送子娘娘:又称为子孙娘娘,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神。据说,人间姻缘由月下老人掌管,刚出生时,便将男女双方脚上各系上红线,从此便千里姻缘一线牵,即使天各一方,也终成配偶。
    施相公:盛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边部一带。刘猛将:捕蝗神。一般称为猛将神,说姓刘,故又称刘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