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嫁娶的风俗是什么

嫁娶的风俗是什么,忌嫁娶能结婚吗

内容导航:
  • 中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
  • 你了解的最独特的结婚风俗是什么?
  • 结婚后有什么风俗
  • 洛阳的结婚习俗有什么?
  • 结婚找人看的日子在黄历上忌嫁娶,怎么办?
  • 在黄历上写的忌嫁娶的日子结婚会有什么后果和影响?
  • 中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淫”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你了解的最独特的结婚风俗是什么?

    藏族结婚风俗之嫁妆,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当地的风俗,所以有很多的讲究,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送嫁妆,但是在藏族的嫁妆中有一些物品是固定的,一尊小铜菩萨,一册经书,一座佛塔。嫁妆清点完后,就将清单放在高脚盘里,放到新郎面前,这意思就是叫新郎将嫁妆收起。

    结婚后有什么风俗

    结婚之后,其实每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不一样的,主要看你在什么地区爱一个人,也并非因为他的优秀,而只是一种感觉。你曾经让他有过这样的感觉,于是他曾经爱上你。同样,他不爱你,也并非你不再优秀。优秀与否,真不是爱与不爱的理由,看看还有那么多爱自己的人,淡淡地微笑一下,找回自己的信心吧,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带着信心去做,爱情不是唯一,不是生命的全部。
    当他不再爱你的时候,你会经常的无意中就走到了你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看到的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似乎是他的身影,每一对情侣都有可能勾起你对过去的眷恋;你会经常想起他为你而唱的歌,这时候,你准会有想哭的感觉,请学会坚强好吗?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酒精和烟来麻醉自己,因为那不应该是一个好女人选择遗忘的方式,如果他知道了,不会心疼,反而庆幸没有继续爱你这样一个女人。你可以听听你们曾经一起唱过的歌,可以尽情的流流泪,但是千万不要傻到把那首歌设置成你的手机铃声,因为他很可能不会再给你电话了,何必在其它无关的人面前**自己最真实也最脆弱的一面呢,人总是要学会坚强的。在选择听歌的时候,千万不要听《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我爱你那么多》,《爱那么重》,《她不爱我》,除非你能肯定自己听了这些歌以后不会痛哭。选一些轻松的歌来听吧,比如《最浪漫的事》,《狼爱上羊》,《欧若拉》,《你的微笑》:,尽管它们可能不符合你听歌的时候的心情,但至少能让你当时快乐起来,如果可以的话,跟着一起唱唱吧。把自己心中的郁闷都发泄出来,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请不要因为你们曾经拥有过的欢乐和美好回忆就想到“永远”,记住:爱是没有永远的。你此刻深爱,就注定遥远的某一天不能再爱他,也不再爱他,他只是比你早一步到达了这一天。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轻轻拥抱一下回忆里的温暖,轻柔地凝视凋谢的温柔。虽然他劝过你回忆过去是没有意义的,要看到未来,你却可以拥有回忆和不回忆的权利和自由,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他也并非是你心目中的那般完美,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那个时候,你会顺其自然的选择遗忘一切的回忆,说明你真的长大了,真的成熟了,要相信自己!!那时候,你可能还会庆幸自己这段注定没有结局的爱夭折了,未来的生活毕竟更重要,人不能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当作赌注。
    当他不再爱你的时候,亲爱的,请你深深呼吸,一生的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总有那么一朵属于你,不是安慰你。而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早已经注定的,就像佛说前辈子你们回眸了五百次才换得一场短暂的相识,可是缘分还不够,所以能够给你们的只有一百天的爱情。也不要自欺欺人的想象着并且希望着下辈子你们能够在一起,因为谁心里都知道这一辈子才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生活,好好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北宋的范仲淹都知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况我们呢? 如果你知道曾经爱过的他能够幸福开心,那么一切都足够了,即使他不再爱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了他,你也要快乐。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不要在别人面前说他的不好,尤其是你们共同的朋友,因为他还有继续爱别人的权利,还需要他的社交圈,表现得豁达一点吧,毕竟他是你曾经爱过的人。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也一定要祝福他,并且一定要真心,不计得失。在能够帮助他的时候,还是像以前一样大方吧,不要吝啬。有了爱,便不该有恨。爱是美好的,恨却是残忍的。何必让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化作伤害呢?也一定不要觉得不公平。关于分开和遗忘,你们之间已经不公平了,他放弃和失去的的是一个如此爱他的女人,而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能再爱你的人,却得到了一个重新生活的机会。相比起来,你不是更幸福一些吗!!
    当他不再爱我的时候,我写下了这篇文章,也在深深的思考,有些东西,可以感受,可以抒发,要真正的做到却不容易,就像我在写的时候,一再告诉自己要坚强,可是还是忍不住哭了。于是过了这么久才把这篇文章发出来。但是,相信时间可以让一切褪色,祝福所有真心付出过,爱过的朋友们:永远幸福!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太寂寞...因为寂寞,爱情也就变得很容易,而且容易得像玻璃一样破碎不堪。

    洛阳的结婚习俗有什么?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结婚找人看的日子在黄历上忌嫁娶,怎么办?

    有时候黄历是不准确的,那是根据万年历推算的。既然找人看了就应该采用他的日子,因为人家是根据男方和女方的出生时辰看的日子,应该是大吉大利的。

    在黄历上写的忌嫁娶的日子结婚会有什么后果和影响?

    你如果相信,就按黄历上写的注意自己的行为
    如果不相信,大可以不必介意
    就像算命的说一个人要飞黄腾达、大富大贵,自己不努力也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