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易经六十四卦算命小技巧

易经六十四卦算命小技巧,六十四卦口诀

内容导航:
  • 易经怎么样算卦?用什么工具?怎么算?
  • 周易中六十四卦的用法(换句话说,就是怎么用周易来算卦)
  • 怎样用易经去算命?
  •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讲解
  •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48全集)
  • 周易六十四卦乾卦怎么解?
  • 易经怎么样算卦?用什么工具?怎么算?

    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就会用不同的工具.我给你说几种我知道的吧一、蓍草演卦
    古人占筮用蓍草,通过三演十八变方求得一卦。此法为最早的八卦筮法,具体过程许多书上都有说明,据说早已经失传,是郭沫若重新研究出来的。但本人从来没有用过.二、以钱代蓍法(铜钱起卦)
    因蓍草演卦非常复杂难以掌握,所以古人代之以摇钱法起卦,此为正宗的纳甲起卦法。以钱代蓍法相传是战国时的鬼谷子独创
    。也是最常用的。(分有六钱起卦和三钱起卦)三、二仪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心生二数作变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64,心念可从1至1000,心数大于64,则整除64,按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四、四象数法
    二仪数法虽简单,但六十四卦序数记忆较繁,不适应个人随时随地占测的需要。四象数法则相当方便,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上卦,心生二数,作本卦下卦,心生三数,作变卦上卦,心生四数,作变卦下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8,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8,则整除8,按先天八卦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五、六爻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初爻数,心生二数,作二爻数,心生三数,作三爻数,心生四数,作四爻数,心生五数,作五爻数,心生六数,作上爻数,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4,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4,则整除4,1为阳爻,2为阴爻,3为阳爻变,4为阴变爻,配成卦象。六、梅花易数(这种可以用世间万物起卦)

    周易中六十四卦的用法(换句话说,就是怎么用周易来算卦)

    在古代有一种占卜,叫揲蓍法.它的方法过程在河图中讲的很详细...1.用49根蓍草进行推演.把49根蓍草着一个太极.2.把49根蓍草任意分开.一分为二.太极生两仪.3.把右手的蓍草抽出一根挂起不用,叫挂一象三,表示三才。4,把左右手的蓍草四根四根的数,表示一年有四季.也表示四象,5,把左右手四根四根的数,余下的根数.叫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重要强调五年再闰。6,三揲之后,结果是24根,用4除,得6,表示老阴变。7,结果是28根,表示少阳不变,8,结果是32根,表示少阴不变。9,,结果是36根,表示老阳变。10,中间10和5相乘得50,只用49根蓍草.表示大衍之数五十,只用四十九。河图是一张讲述揲蓍法过程的图,现代人只要看到河图,就会它那古老的占卜方法。 或者 按照朱熹的解释,基本步骤为“四营”,这四营就是“分两”、“挂一”、“揲四”、“归奇”。所谓分两,是说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堆;挂一是说将左边一堆中取出一根放在左手的手指之间;揲四是将左右两堆蓍草每四根一组去数;归奇是在揲四之后将两堆中所余的“零头”(最后四根够一组也算零头)合并,再加“挂一”的那一根,这样结果不是五就是九,这就是所谓的“一变”。一变之后,除去五或九,将剩余的四十四根或四十根蓍草混合,再按上述方法进行“二变”、“三变”,结果不是四就是八。三变之后减去上述之和,剩下的数有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和二十四四种,再除以四,分别得到九、八、七、六这四个数。九为老阳,八为少阴,七为少阳,六为老阴,这就是所谓的“过揲法”。 还有个方法,你去书店里找本《周易》上面都有介绍的。

    怎样用易经去算命?

    这就有难度了,首先必须通读易经,光这一点就有很多人做不到了,而且悟性要高。要用它算命其实很灵的。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讲解

    易经六十四卦是《未济卦》,原文和白话讲解如下:

    原文: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白话:《未济卦》象征事未完成: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亨通;小狐狸渡河快到对岸了,却浸湿了尾巴,则没有什么吉利。

    原文:《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白话:《象辞》说:《未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离(火)上,为火在水上之表象。火在水上,大火燃烧,水波浩浩,水火相对相克,象征着未完成;君子此时要明辨各种事物,看到事物的本质,努力使事物的变化趋向好的方面,这样做则万事可成。

    原文:初六,濡其尾,吝。

    白话:初六,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会有麻烦。

    原文:《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白话:《象辞》说:“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说明其自不量力,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使多大的气力,急躁冒进,结果招致麻烦。

    原文:九二,曳其轮,贞吉。

    白话:九二,向后拖拉车轮,使车不快进,坚守正道可以得到吉祥。

    原文:《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白话:《象辞》说:九二爻之所以可获吉祥,是因其恃中不移,端正不偏倚,有所节制,这样行事必获吉祥。

    原文: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白话:六三,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但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

    原文:《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白话:《象辞》说:“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说明此时所处的位置不当。

    原文: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白话:九四,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以雷霆万钧之势征讨鬼方国,经过三年的激烈战斗终于得到了胜利,被封为一个大国的诸侯。

    原文:《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白话:《象辞》说:“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说明实现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原文: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白话:六五,坚守正道或获吉祥,没有什么悔恨;这是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有诚实守信的德行可以获得吉祥。

    原文:《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白话:《象辞》说:“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说明此时正在事情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光明正大的美德,才能获得成功,光彩焕发,得到吉祥。

    原文: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白话:上九,满怀信心,充分信任众人,这时可以安闲自得地饮酒作乐,没有什么灾祸;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则说明过分信任他人,将会损害君子的正道。

    原文:《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白话:《象辞》说:“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就会误了大事,就有灭顶之灾,这是放纵自己没有节制的结果。

    扩展资料:

    《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48全集)

    占卦,有三个不占:
    第一,不诚不占;
    比如今天无聊,占占卦玩一玩,这个不行。
    第三,不义不占,义就是正当性;
    比如看到谁偷了钱去占卦,这就是不义不占。
    以孔子来说,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专心研究《易经》。他是五十岁才读《易经》这本书的吗?像孔子这么用功的人,小时候不可能没读过《易经》,他年轻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读。当时的书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诗》、《书》、《礼》、《乐》、《易》,五本肯定都读了。但是有的书你当时可以读懂,而有的书,如果你没有累积相当的经验和人生的体会,读了也没用,只看字面而已。读《易经》,一般来说,五十左右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有的经历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体的情况了,再老了再读就来不及了,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
    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易经》为什么可以让他减少过失?我们常提到《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惩忿窒欲”,让各种负面的特性、欲望、情绪慢慢化解,亦即增进自己的德行,替别人设想,建构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在这里孔子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里面没有直接说到《易经》,但孟子很强调一个字,即“时”,做任何事都要看时机。他还特别说,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视时机的,他要学就学孔子,因为做任何事都有时机。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时机对的话,顺水推舟,那简直是太愉快了。这是对于儒家来说。
    孔子诛杀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人生确实有困惑,很多时候你借助于《易经》,一定要记得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义理。你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应该怎样面对、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设法去实践,自然就会达到那种效果。这是义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学《易经》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视言语,就会推崇它的言辞。《易经》里面很多成语,如果从《易经》得到很多启发,使用成语你会觉得非常文雅,话说出来言简意赅,说话很简单,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备。这是第一种,重视言语。第二种重视行动,有些人重视行动,就会推崇易经的变化,变化无常。但是再怎么变,都不能离开你的抉择,你本身的态度。第三种是重视制作器物。譬如说要盖房子,房子怎么盖。你要盖其他东西,要怎么盖,从《易经》的图象里面,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这是第三种,要重视它的象。最后一种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占卜,这种人就要注意到“占验”之词,重视占卦。这四种人就从《易经》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视它不同的方面。
    古代读书人,按照《易经》的说法,原则很简单,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经》,看看它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平常没事做,如何让自己感觉到每天都有进步呢?《易经》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它里面充满象征和符号,好像打哑谜一样,它写一句话,你就要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提过,“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是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个卦象、卦辞、爻辞,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变化和它的占验之词。“占验”就是占卦的验证,是吉还是凶?中间还有什么?无咎,还有更好的“大吉”、“元吉”,“无咎”底下还有“悔”,还有“吝”,还有“厉”,代表危险,这些占验说得准不准。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学会之后,一占就准,不可能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ㄚ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白话:在进行大型演算时,准备五十根筹策,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将这四十九根分为两组,象征天地两仪;由任何一组中抽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再以四为单位去计算筹策,象征一年的四季;把剩下的零数夹在左手中三指间,象征闰月;每五年有两次闰月,所以要把另一组筹策依四计算所剩下的零数,也夹在指缝挂起来。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总数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要经过四次经营才能形成《易经》的一爻,经过十八次变化才能完成一卦。)
    占卦出来之后,怎么解卦呢?解卦有很多的方法,宋朝的朱熹就整理了一套解卦的原则,可以参考(见本章后附录)。解卦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爻是动爻,有时候称作变爻,就会变成新的卦。现在的情况是本卦,新的卦叫做之卦,代表你下一步要往哪里去。这样一来,就变成是你占一个事情,后面有变化。否则,光是占一卦没有用,现在的情况知道了,怎么知道下一步呢?我们更关心的是下一步往哪里发展。因为很多选择,后面的发展有各种可能性。真正正确的占卦方法是有本卦、之卦,通过动爻来决定应验在什么地方,这需要长期经验的累积。

    周易六十四卦乾卦怎么解?

    研读周易,其中心课题就是六十四卦。周易包罗万象,天地人物一切事理尽在其中。这样广大而完备的一部经,实际就在六十四卦。至于经中的系辞十翼等,那都是六十四卦的注解。
    六十四卦来自八卦,八卦来自太极。孔子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在系辞下传里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何谓太极,先儒解释不一。虞翻说:「太极,太一也。」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朱晦庵说:「太极者,理也。」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灭祸。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
    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这两画就是「」、「」。「」为奇,象征阳,「」为偶,象征阴,此即阴阳两仪。
    两仪生四象者,就是阳上加阳「」,名为太阳。阳上加阴「」,名为少阴。阴上加阳「」,名为少阳。阴上加阴「」,名为太阴。阴阳两仪过于单纯,不足以成万象,万象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是阴阳奇偶从单一之画加为二画,因而出现四种象。
    四象生八卦者,就是上四象之上再加一画,而为三画的八卦。太阳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
    系辞下传「八卦成列」一段,何玄子订诂说:「八卦之列既成,则无穷之象具载于其中矣。因此八卦而重之,每一卦各以八卦加于其上,则为六画之卦,凡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一爻各有一义,则三百八十四爻之理又毕备于其中矣。」六十四卦每卦六画称为六爻,是以阳刚阴柔二画相推变化而言,故系辞传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何氏订诂说:「刚柔二画互相推去之,刚易柔,柔易刚也。着数九六之变涵于此相推中矣。」九六是揲着求卦时所得的变量。揲着时,如得六,为老阴,如得九,为老阳,如得七,为少阳,如得八,为少阴。周易主于用变,老变,少不变,所以用九六,不用七八。何氏以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以九六之变为本,而变化无穷。虞翻也以「九六相变」解释「刚柔相推」,何氏特加详说。
    天地人物瞬息万变,周易六十四卦即以刚画老阳九「」、柔画老阴六「」两个变爻显示一切吉凶,令人知所趋避,宁非奇极,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周易独以为卜筮之书而得不焚,此又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