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利市仙官招财童子意义

利市仙官招财童子意义,招财童子的来历

内容导航:
  • 灶王爷的问题
  • 供奉的路神是谁
  • 招财童子真的那么好吗?
  • 中国历史上有几多个管理钱财的神
  • 女人戴什么招财又旺夫
  • 招财童子能把玩吗?
  • 灶王爷的问题

    灶王爷的由来
    传说过去有个姓张的庄稼汉,两只手长得象个小簸箕,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张大巴掌”。有一年,皇帝派来的新州官一上任,就贴出布告:“本官管辖的黎民百姓,要轮流请吃席,违者定斩不赦!”张大巴掌得知后,便叫老婆杀鸡炖上,去请州官。
    州官看他穿戴破烂,就问:“你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张大巴掌说:“大人,小的这张手大,上天能抓凤,下诲能搞龙,弄了点龙心凤肝给大人尝尝。”州官一听垂涎三尺,便带着夫人和几个心腹一同赴宴,进门闻到香喷喷的,便催着摆酒筵。张的老婆说肉还没炖熟,州官脸一沉,不耐烦地说:“这么香还没熟?是有意怠慢本官吧!”张大巴掌忙说:“小人不敢,大人不信,请到厨房去看。”州官候带着夫人和几个心腹走进厨房,张力已掌突然把门咋呼一关,大声喝道:“你们把百姓吃得好苦哇,还想吃龙心凤肝!先吃我一巴掌吧!”举起巴掌就打,他老婆忙说:“他们活着吃老百姓的东西,死了就让他们站在锅灶旁,看老百姓吃东西吧!”说着,也噼哩啪啦打起来,把州官、夫人和几个心腹打得象画儿一样贴在厨房墙壁上。
    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本想治张大巴掌两口子的罪,可夫妇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只好顺水推舟,下了一道圣旨,封天下州官为灶王爷。令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贴上这张画儿。
    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成了风俗。后来的人光知道祭灶王爷,却把他的来历遗忘了,还以为他是神呢!
    参考资料:http://www.sinoct.com/hometown/homeshow.asp?id=3537

    供奉的路神是谁

    元月初五,“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此日做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7习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图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8话路神
    正本清源话路神
    ——正月初五是“何路神”生日 陈天趣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典型的一个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节日喜庆气氛浓烈,前后要持续一个月。整个春节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送灶神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前前后后会出现多个高潮。然而,苏州地区鞭炮放得最多的并不是大年夜,而是正月初五。从初四夜里到初五凌晨,整夜的炮仗年年要胜过大年夜,鞭炮声一家比一家放得响。
    误将路神当财神
    正月初五一大早人们都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信奉赵公明的,求赵公明保佑;信奉关帝的,求关帝保佑。但谁也搞不清到底是何路财神生日,整夜的烟花爆竹“砰砰啪啪”,闹了一阵,真正有几人能晓得正月初五接的是哪一个路神!?
    有人说是接财神的……可财神有好多,有正财神和邪财神;有武财神和文财神。武财神还有赵公明、关公;文财神还有范蠡、比干等等。总不会那么多的财神都是在同一天出生吧!那么到底是何路神生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出与 “财”、“富”有关的民俗闹剧,一般人不知从何年开始,反正大家稀里糊涂,热热闹闹。
    关于财神,笔者查了相关史料,文武财神中赵公明生日是阴历七月廿二;关公的生日是阴历五月十三;招财童子的生日是阴历正月二十;财主娘娘的生日是阴历五月廿三。是范蠡?还是利市仙官、招财童子、刘海蟾?还是金元六(七)总管?还是邪财神四面佛、金星财帛星君?都不是。
    那么,正月初五是何路财神生日?答案是——路神生日。妙处就在这里!因路神姓何,故称何路神。关于路神,民间的说法有很多版本。吴地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扰吴地,民间纷纷组织义军抗敌。其中何五路最为勇敢,是抗倭英雄。他带领义军,奋勇抗敌,最后为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死。人们为纪念这位英雄,就立像供祀,但因何五路系普通百姓,没有功名,按照封建社会的规定,百姓是不能放在正厅里的,故放不进正庙。再说财神有文财神,武财神,何五路是没有官衔的草民,因此就不能进财神殿,只能偏居一隅,在大门旁边设立路头堂祭祀,所以被称为偏财神。偏财神当然非正财神,就好似警察与协警。然而,百姓包括商家不这么想,认为:文人信奉文财神,武人信奉武财神,我们这些皆非文非武的,供奉这位偏财神反而是正道。后来一些文武官员见大多数人皆信奉路神,也跟着信奉起来。
    吴地的风俗演变
    正月初五从五更开始,人们就敲锣放爆仗接路头,以争先得到利市。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所以后来越提越早,担心迟了“路神”被别人接去。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正月初四晚上就把路头接来供起。有人写诗描述这一景象:“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到了近代,一到新年,老百姓,尤其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曰:“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路神接到,路通,路通当然招财童子、利市仙官也就都来哉。怪不得许多人将正月初五误认为是财神生日。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因此有人猜测利市仙官就是五路神。故正月初五时,把利市仙官图贴在店堂或门上。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人们在路神生日时信奉他,是因为路通财也通,财通当然利市仙官到;同时人们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故不能张冠李戴的将利市仙官误认为是五路神,而初五那天把招财童子图贴到墙上、门上也是这个道理。另外还有“文财神”财帛星君,恰好是五个神,故许多人将财帛星君误认为五路神。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初五那天必悬挂此图于正厅,路神那里一通,当然要祈求“增福财神”了。
    偏财神中还有一位“五显财神”。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因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如今北京安定门外仍有五显财神庙,但人们将五显财神误认为是五路神也是一个错误。甚至许多人还误认为正月初五的五路神是赵公明、关公等五位财神的统称,就更是毫无根据了。
    其实在吴地,特别是在农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都知道正月初五是"路头菩萨生日"。家家户户都想将路头菩萨接到家中,为他祝寿,好好地对他孝敬一番;如果能由此而巴结上路神,路一通,什么都通了,那这一年就一定会财源滚滚。外地人见吴地人风调雨顺日子好过,便都来问苏州人:“接的是何路财神”?苏州人皆回答:“接的是何路财神!”一字不差,仅仅是语气问题。因吴侬软语,苏州话比较柔软,外乡人听上去难解。但外乡人知道苏州人不说谎话,苏州人皆如此回答必有其道理,故根据字面分析认为是财神生日。难怪大多数人张冠李戴,吃的是路头酒,接的却是财神爷。路神的作为和功绩被漠视,而人们谢的敬的却是财神爷。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苏州人这种既怕露富,又怕路头菩萨给外乡人抢走的心态。这样既不说谎语,又非常体面的作了回答。这种特色还表现在苏州人接路神时从来不贴路神像。贴了不就等于都告诉大家了吗?因此,供路头菩萨时苏州人挂的是各式的财神像,这样一来意喻着路通财也通,二来也是为了让大家搞不清,怕路头菩萨给别人抢走。不然就不叫“抢路头”了。
    根据吴地风俗,初五那天早晨,苏州人皆吃路头糕和路头面。路头糕是荠菜炒年糕,隐喻年年高兴;路头面当然是面条,中国人习俗,生日吃长寿面,意喻祝路神长寿。苏州人对路头酒特别重视,特别是商人格外信仰路头,希望一年生意顺畅,财路通亨。这一天,老板要请全体伙计吃路头酒。在筵席上斟酒也务必要斟满,取财气满满的意思。如果店里要解雇伙计,老板就在吃“路头”酒时给予暗示,暗示的方法殊为别致,就是老板向伙计夹菜时,如把鸡头夹给谁,那个伙计就心中有数老板要辞退他了,吃过酒后,就主动提出辞职,老板也心照不宣,同意他离职。这风俗苏州人叫做“吃鸡头”。“路头”,顾名思义就是路的“头”,也就是行神。“何”拆字“人可”也,顾名思义“人可五路”,所谓“五路”,是指东、南、西、北、中五条路。经商的人常年累月在外,南来北往,如果路途不畅,在异地不认识人,即使很会经商,商业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一会儿这个衙门寻你,一会儿那个衙门找你,这叫路不通。就是开个小店,无路者,官邸衙门、工商税官、黑白二道皆找你麻烦,如果你不找路,通路,那就走投无路了。如敬了财神,不敬路神,这就是虽有财气但没财路,财仍旧得不到,这叫财路不通。有的甚至财到身边无法享受,或到了手里的财,也会失掉,就是虽有财路但没福路,这叫福路不通。想做官,官做不上,这叫官路不通。身体欠佳,甚至命短,这叫寿路不通。看来这个路神在民间吉祥文化和信仰中实在非常重要。
    苏州有一句歇后语:“路头菩萨——得罪不起!”苏州人一直将“路头”视为非常重要的神。苏州人还有一句歇后语:“谁得罪了路头菩萨,谁就走投无路穷一世,”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从前苏州人接路头菩萨,供台上列密枣、桂元等干果,面前陈酒盅五只,筷子五双,以敬东南西北中。素供有“五干”(南北货)、“五湿”(豆制品),中间放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外加四碗四碟小菜,另备一只水盆准备放鲤鱼,鲤鱼必选其极活泼者。“鲤鱼”谐音“利余”,称为“元宝鱼”。鲤鱼用红线缚住鱼鳍,祭时有人从外走街串巷送上门来,叫做“送元宝”,祭后放生。祭品有不用猪头而改用羊头的,“羊”和吴语中“银洋钿”的“洋”谐音。商店凡秤、斗、缸、瓮等各种用具皆贴上有“日进斗金”、“黄金万两”等连体字的红斗方,招牌上结彩、贴红纸、插金花,有的供桌上放算盘帐本,挂金银纸元宝,放上一封铜钱或银元,点一对红烛,焚檀香,门口挂两盏红灯笼,燃放炮仗,向路头菩萨膜拜。有的供桌上还放一把刀,刀上洒一些盐,吴语谐音为“现到手”,意喻钱“现到手”。
    传说何五路上任到天庭报到,玉皇大帝根据“何五路”其名奉其为路神,掌管天下东、南、西、北、中五条路。当时众神皆笑道:“天下之路还用管吗?天下之人,无路不创、不开、不走,谁听你?”这时观音菩萨来到说:“人有心,有心者,心中有路(何五路)才有路,心中没路(何五路),走投无路。”每时每刻有多少人因心中无路要上吊、投河……福路、禄路、寿路、喜路、财路,连着福缘、禄缘、寿缘、喜缘、财缘,不通行吗?从此,何五路掌管起天下东、南、西、北、中五条路。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
    其实路神也就是行神,吴地所祀的五祀中之行神。清李玉《人兽关·园中掘藏》:“[丑寻介]路头菩萨,那里去了?”亦简称“路头”。《何典》第三回:“明日还要把小炒肉烧烧路头。”早前为了过往行人商客中途间歇,建起了最早的“行神”庙(也称路头菩萨庙)。在那里行人敬神许愿,祈求平安。由此看来路神的来历要比财神早的多。
    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所以古书上说:“五路神,俗称为财神,其实即……行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 (《铸鼎余闻》卷四),这倒似乎有点道理。我们都知道,“若要富,先筑路”,如果无畅达的交通,或者路虽好而到处设卡建障,雁过拔毛,或者治安不佳,路途危险,商旅难行,那么商品流通也就成了问题,经济就无法搞活,富裕也只能是梦想。苏州自古以来商业发达,商品流通十分频繁,也许这就是苏州人对此"路神"大有感应的道理。“路头菩萨——得罪不起!”,他不但掌管着人们“财运”,还掌管着人们“官运、鸿运、命运”等生死大运的重大职责。故苏州人干脆将"路神"当作“幸运神”、“吉祥神”、“保护神”来看待了。
    路神、财神,一个都不能少
    流传民间最有影响力的财神应该是赵公明,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因其性懒而散淡,并且正月初五又不是他生日,故那天他不一定去往哪里。虽然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生日是农历七月廿二日,但他们在轧初五“接路头”闹猛的同时,不忘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从前,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香烛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路通财也通了,路神到了财神也来了,接好路神,也不忘届时再接一下财神。
    但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赵公明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想发财的人有那么多,可人们皆吃不透是哪位财神的生日。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各种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为现代迎财神风俗增添了不少格外的情趣。除了结伙跳的“送财神”外,取而代之的还有单独行动的“跳财神”——不声不响走到门前,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便随即伸手讨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
    几百年来,请路神的风俗从未停止,路神保佑着吴地百姓顺利、通亨、富裕、平安。沿传至今的吴地“接路神”风俗在不断的传播中演变发展着,传遍了神州大地,但均误演变发展为接财神的风俗,有趣的是,就是路神的原生态发源地吴地,倒反过来效仿起外地不接路神接财神的风俗了。这样一来,笔者怕假如真的路神来了,暂不说文武财神没有接到,反而“路神”也跑了。有趣的是听说韩国竟然有人一直在效仿吃路头面“抢路头”的风俗。
    据说现今在无锡,除了正月初五的正式请路头以外,发展至后来只要家里有事,都会请路头。吵架道歉、大病初愈、意外发财、离乱团圆要请路头,乃至傻瓜做聪明事、笨蛋考出好成绩都要请路头。
    虽然大多数人张冠李戴,吃的是路头酒,接的却是财神爷,路神的作为和功绩被漠视,而人们谢的敬的却是财神爷,但路头菩萨不会计较因为没有财神的封号而未得到人们名正言顺的对待。虽然人们一味的为了求财、求富而盲目的在他的生日之际只迎财神, 但他承担着帮助人们通往福、禄、寿、财、喜各道各路的职责,永远不会放弃对人们的赐福。这种追求信奉路神、财神的吉祥文化,千万不要用二字来概念。失去了这些,也就失去了中国民俗真味。而笔者今日调查考证、正本清源话路神,目的正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原生态的“何五路”,为传扬吉祥文化添一趣闻。

    招财童子真的那么好吗?

    招财猫也不错,有象征意义又可爱;貔貅也可以,符合中国的传统嘛。

    中国历史上有几多个管理钱财的神

    1、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2、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独虑之明。后被越王勾践拜为士大夫。越国兵败于吴国,范蠡与越王一同去屈事吴王夫差。回国后又辅佐越王富国强兵,终于打败了吴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辞官隐退,带领家属随从,架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叹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它归还了相印,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说隐语“逃”;“朱”,一说为富翁的象征,或说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说是对尊长,平辈的敬称,或说寓己曾做为公爵)。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买卖要适时,切忌拖误;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静,切忌粗糙;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3、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桓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据《三国演义》载,关羽因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看中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三国演义》后又记载:关羽遇难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上空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静闻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梁、文丑(皆被关羽所杀)等众人之头,又向谁索?”关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门。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4、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女人戴什么招财又旺夫

    其实我觉得跟戴啥关系不大。要是真那么管用的话,大家不都人手一个了。所以说建议还是不要太了。

    招财童子能把玩吗?

    能玩的不过一定要按照说明书取完,否则的话可能会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