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用龟甲占卜是真的吗

用龟甲占卜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内容导航:
  • 古人靠龟甲占卜吉凶,这些占卜结果可靠吗?
  • 古代龟壳占卜的方法真的是有一定依据的吗?
  • 古代占卜都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是什么原因?
  • 我国古代曾用乌龟的背甲来记录世界是不是对的?
  • 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
  • 算卦到底准不准
  • 古人靠龟甲占卜吉凶,这些占卜结果可靠吗?

    按照科学的方面来说,这些是不可靠的,都是一种的方式,但是也有一些也还是可以说得过去。

    古代龟壳占卜的方法真的是有一定依据的吗?

    我国古代的占卜文化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原始先民对于自然规律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所以他们在与自然世界的交往中,往往就把一些没有因果联系的现象结合起来,视为鬼神的征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对天象、气候、狩猎、游牧、去从等等作出判断,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求助于天帝、鬼神的旨意,但自然征兆并不是能够经常见到,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所以占卜的方法应运而生。再到后来就产生了利用占具作为中介,以进行人与鬼神之间的意识沟通,通过某种兆象用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所以,占卜便应运而生了。

    古时候的很多术士或者算命先生都是用龟壳进行占卜的,因为龟,在古时候被称为玄武,《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北方之神,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汉朝时期,龟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幽冥、壬癸、智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冥神君,后为真武大帝。《洪范.五行》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龟在古代与道家、道教中的神仙、护法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便不把龟神话,龟的长寿也会给古时候的人们带来一种灵性、灵力的心理变化。

    古人用龟壳卜卦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龟的骨架结构,其背部有龟纹,龟纹中央有3格,代表天地人三才;旁边有24格,代表二十四山。也有10格的,代表十天干,龟壳底部又有12格,代表十二地支。在一个小小的龟壳之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妙。乌龟龟壳的特征,刚好和八卦的天地人、三才,占卜理论中的天干地支像对应。不管巧合,还是龟真的是神物,总之,这种特征,使得龟在古代占卜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其次就是因为龟的习性。古代民间有一句谚语“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是说龟有预报天气的奇异能力。在古人养乌龟的时候,发现龟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过不了多久天必然会下雨;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下的雨就越大;龟壳干燥,纹路清晰,接下来的几天都不会有雨。所以古代人认为,乌龟可以预测未来。所以才会首选龟壳预测吉凶。

    古代占卜都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是什么原因?

    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认为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按照《礼记·曲礼》的说法,“龟为卜,蓍为筮”,“卜”是用火烧龟壳使其产生裂痕而预测凶祸福的方法,“筮”是用蓍草来占卜的方法。这是我国古人占卜常用的方法。古人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如果遇上更大人的事情,就要两种方法兼用。

    那如何用龟甲占卜呢?一般在龟甲上刻录卜辞,然后用火灼烤龟甲,灼烧时会发出噼啪之声,这种声音往往被理解为,是神在传达旨意。骨头受热以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在占卜者看来它充满无穷的玄妙。上面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简单记事,因此也被称为甲骨文卜辞。

    商代王室盛行用龟甲占卜决定行为方式,几乎每事必卜。《周易·系辞》说:“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龟。”古人为何要采用龟甲占卜呢?《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古时将龟与麒麟、凤凰和飞龙这些传说的神奇动物并列,可见它的地位之高。《礼记·曲礼》疏引刘向曰:“蓍之言耆,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因此春秋时期还有“筮短龟长”的说法,认为鬼象长,卜更为灵验。


    不过,龟卜之法早巳失传了,而蓍筮之法却流传下来,有流传下来的《周易》《周礼》等书的文字记载为证。晋张华《博物志》说:“蓍一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有圆而神的美德,所以把它作为筮的最为理想的运算工具,而且“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我国古代曾用乌龟的背甲来记录世界是不是对的?

    我国古代曾用乌龟的背甲来记录世界是不是对的
    应该是对的,严格说来有点问题,应该是记录事件

    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

    古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是很准的

    距今3600年前,当中华大地的先人们还在用甲骨文传递信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制作最早的天气预报。

    最早的天气预报是这样的:这段文字预报的是降雨,意思是,壬寅日占卜,癸日下雨,后来的天气是起了暴风。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预报方法靠的是占卜。

    在夏商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需求,让天气预报成为刚需。不过,当时没有气象科学,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当然,预报准确率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古人们的看天经验。

    《诗经》中《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雱,雨雪盛大;喈,风疾。霏,雨雪纷飞。意思是说寒冷北风吹到、风大,带来的雨雪也大。这不是历史上对冷空气的最早描述么?

    经验是古人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远在汉代,就已经有利用琴弦感应湿度的原理预测晴雨的事例了。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也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著天将阴雨。他还谈到,琴瑟的弦线所产生的音调如果调不好,也预兆有阴雨天气,这也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时光悠悠过了几千年,天气预报并没有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实证科学,但是人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在深入。其间,宋朝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梦溪笔谈》也记录了沈括成功预报降雨的个例。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了古人对天气认识的加深,他在航行中开始主动利用风能。他的航线涉及三大洋,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要早83年和107年,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海上种种困难是非常了不起的。据资料记载,郑和船队遇逆风侧风,只要将帆面倾斜到一定角度,风力吹到帆面上形成垂直于帆面的力,就能推动船舶前进。

    时光回溯到三百多年前,我国才出现了连续的气象记录和专门从事气象工作的部门——“钦天监”。

    钦天监设立于清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类似现在的气象部门。他们统一制作了测雨器,并且令直隶地区(相当于今天的省),逐日记录晴雨,观测雨、雪、风、雷等天气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网。

    靠这个观测,京都(即北京)积累了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续180年的观测记录——《晴雨录》。这成为中国现存档案中,年代连续最长的雨量观测资料,可以说是中国气象走向定量化的一个标志。

    算卦到底准不准

    一般来说,卜卦这种事说不上靠谱的。但是偏偏有些事就能巧合起来,于是算卦又变得神奇了。
    还是这么说吧,信则有不信则无。
    动画片中哪吒说了,我的命我做主不由天。说的就是不认命的。
    唯物主义者是不信算卦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