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各属相的女子出嫁大利月

各属相的女子出嫁大利月,属猪大利月是几月份

结婚大利月和小利月怎么算?

1、女方行嫁大利月为: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与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即正月和七月是属鸡和属兔的姑娘出嫁的大利月,余者依次类推。

2、女命行嫁小利月为:鼠马正七月,蛇猪在二八,三九虎与猴,四十牛羊佳,龙狗五十一,鸡兔在六腊。即正月和七月是属马的姑娘出嫁的小利月,余者依次类推。

扩展资料

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一、结婚年和结婚日不能冲克双方的夫妻宫。

二、结婚日期不能冲克双方的生辰八字用神。

三、结婚日期要避开干支同气且又与男命日干五行相同,亦要避开日干同气且又与女方伤官五行相同。

四、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结婚日期选择在一个有天德贵人或者月德贵人的日子。

五、对于男女双方八字有冲克的情况,尽量选择一个可以合住或冲去凶煞的日子,此亦称化解婚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嫁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婚吉日

女性的行嫁月怎么定?

女性出家前一个学大多被称为行嫁月。行嫁月里,女性对跟父母亲友谈心,也置办婚后用品,或者一起看蜜月旅行等,内容比较丰富。

结婚看日子重要吗 女子出嫁大吉的月份有哪些

结婚择日是以女方生辰八字为主,因为女方吉则全家吉!根据女方生肖有大利月(出嫁吉月),在大利月再选择吉日是最好的!
恭贺新喜!

农历二月是属鼠人的行嫁月吗

二月不是属鼠的人行嫁月:属鼠行嫁月是农历六月、腊月为结婚大利月;正月、七月为结婚小利月。
所谓行嫁月,是指按属相确定的女子出嫁最佳月份,以农历月份变成的歌谣曰:正、七迎鸡兔(指正月和七月是属鸡和属兔女子的行嫁月,以下类推),二、八虎和猴,三、九蛇与猪,四、十唯龙狗,五、十一牛羊欢,六、腊鼠马游。
行嫁月,也叫大利月和小利月,一年之中有两个大利月,两个小利月,其余都是不利月。娶亲一般都选大利月,实在没办法才选小利月。选择大小利月,均以女方属相为准。
大利月
女方行嫁大利月为: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与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即正月和七月是属鸡和属兔的姑娘出嫁的大利月,余者依次类推。
小利月
女命行嫁小利月为:鼠马正七月,蛇猪在二八,三九虎与猴,四十牛羊佳,龙狗五十一,鸡兔在六腊。即正月和七月是属马的姑娘出嫁的小利月,余者依次类推。确定了结婚大小利月,还要选择吉日良辰,要选择黄道吉日,忌黑煞日。
女子行嫁月查询一览表
属鼠行嫁月:农历六月、腊月为结婚大利月;正月、七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牛行嫁月:农历五月、冬月为结婚大利月;四月、十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虎行嫁月:农历二月、八月为结婚大利月;三月、九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兔行嫁月:农历正月、七月为结婚大利月;六月、腊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龙行嫁月:农历四月、十月为结婚大利月;五月、冬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蛇行嫁月:农历三月、九月为结婚大利月;二月、八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马行嫁月:农历六月、腊月为结婚大利月;正月、七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羊行嫁月:农历五月、冬月为结婚大利月;四月、十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猴行嫁月:农历二月、八月为结婚大利月;三月、九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鸡行嫁月:农历正月、七月为结婚大利月;腊月、六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狗行嫁月:农历四月、十月为结婚大利月;五月、冬月为结婚小利月。
属猪行嫁月:农历三月、九月为结婚大利月;二月、八月为结婚小利月。

如何选择结婚大利,小利月

结婚日即迎亲之日,为古论婚姻六礼之一,民间是非常重视的,毕竟结婚是人生的一项重大喜庆之事,一般都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自古以来,选择结婚日都以女命参考为主,自有其道理。 女子出嫁称为“于归”,典出《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子,这里指女子,归,有所归宿也。女子出嫁为有所归宿,故曰“于归”。在择吉方面,因女子出嫁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人、事、环境都是全新的,所以选择结婚日得以参考女命为主,毕竟婚姻的幸福是双方的,女方不幸福男方就莫言幸福。 嫁娶碎金赋有云:“嫁娶之法说与知,先将女命定利期。”就是说在嫁娶用日的选择上,先要参考女方年命,然后根据女命选出大利月、小利月。 选择结婚大利小利月,是根据女命年支推算的。 一、结婚大利月计算方法: 阳年出生女取年命地支前一位及其对冲之月;阴年出生女取年命地支后一位及其对冲之月。 1、阳年出生女命推算法: 比如女方属子年出生的,那么大利月就是子前一位(顺进一位)丑月大利,与丑对冲之未月也为大利。(余仿此) 2、阴年出生女命推算法: 比如女方属丑年出生的,那么大利月就是丑后一位(顺退一位)子月大利,与子相冲之午月也为大利月。(余仿此) 二、结婚小利月计算方法: 阳年出生女取年命地支前两位及其对冲之月;阴年出生女取年命地支后两位及其对冲之月。 1、阳年出生女命推算法: 比如女方属子年出生的,那么小利月就是子前两位(顺进两位)寅月小利,与寅对冲之申月也为小利。(余仿此) 2、阴年出生女命推算法: 比如女方属丑年出生的,那么小利月就是丑后两位(顺退两位)亥月小利,与亥相冲之巳月也为小利月。(余仿此) 现把女方各年命出生大利、小利结婚月分列如下: 女命年支为午子,大利月为丑、未,小利月为寅、申。 女命年支为未丑,大利月为午、子,小利月为巳、亥。 女命年支为申寅,大利月为卯、酉,小利月为辰、戌。 女命年支为卯酉,大利月为寅、申,小利月为丑、未。 女命年支为亥巳,大利月为辰、戌,小利月为卯、酉。 女命年支为辰戌,大利月为巳、亥,小利月为午、子。 注:月份按节令为准。 在选出月份后,日子就得参考男女双方的年命了,要对双方都有利才吉。结婚用日禁忌多多,既要避开冲夫星日、冲天嗣日,又要选择旺夫旺子之日,一般来说,如果既要符合双方命局的喜用神,又不能与双方年命相刑、相冲、相害,又要是大吉之日而且不犯各种禁忌(比如癸亥日就不宜结婚,彭祖忌有云:“亥日不行嫁。”其中癸亥日是六十甲子最后一天,为阴极之日最不利婚),最喜天月德吉星到位,这样的吉日一月之中是不会有几个的,所以说,选择结婚日比选择办其他事情的吉日难度更大,不是专业人士很难选到面面俱到的吉日来。

结婚大利月和小利月

女龙结婚大利月是农历4月与10月
女龙结婚小利月是农历5月
请认真仔细阅读一下择吉要点。
择吉要点:这些日期都是根据黄道吉日网上,经过认真筛选后,列出来的黄道吉日。
我国区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信仰不同。所以各地的择吉方法内容就有不同。 1、要避开与你们的属相相冲、相刑、相害的日期,(结婚的:女方还应避开自己属相与结婚月份刑、冲、害的月份;男方不管。办证的:无论男女,都可不管月份。)
2、注意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为主,并参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
3、结婚吉日不宜与父母生辰同日,但在该月份内结婚是适宜的。
4、新郎新娘最好避开与自己的生日月嫁娶结婚。(与办证的无关)。
5、吉日最好避开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这三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古时是祭祀的月份。所以不宜办喜事。而在月最圆的“中秋节”月份,即农历八月是最适合办婚礼的月份。
6、可自己在这几天中选择与你们属相无相冲、相刑、相害的,最适合你们结婚的黄道吉日。
农历2024年4月份嫁娶黄道吉日
2024年4月29日星期二农历:四月 (大)初一庚午日(冲鼠、刑马、害牛)冲鼠(甲子)煞北
2024年5月5日星期一 农历:四月 (大)初七丙子日(冲马、刑兔、害羊)冲马(庚午)煞南
2024年5月8日星期四农历:四月 (大)初十己卯日(冲鸡、刑兔、害龙)冲鸡(癸酉)煞西
2024年5月9日星期五农历:四月 (大)十一庚辰日(冲狗、刑龙、害兔)冲狗(甲戍)煞南
2024年5月14日星期三农历:四月 (大)十六乙酉日(冲兔、刑鸡、害狗)冲兔(己卯)煞东
2024年5月15日星期四农历:四月 (大)十七丙戌日(冲龙、刑牛羊、害鸡)冲龙(庚辰)煞北
2024年5月17日星期六农历:四月 (大)十九戊子日(冲马、刑兔、害羊)冲马(壬午)煞南
2024年5月21日星期三农历:四月 (大)廿三壬辰日(冲狗、刑龙、害兔)冲狗(丙戍)煞南
2024年5月23日星期五农历:四月 (大)廿五甲午日(冲鼠、刑马、害牛)冲鼠(戊子)煞北
2024年5月25日星期日农历:四月 (大)廿七丙申日(冲虎、刑虎、害猪)冲虎(庚寅)煞南
2024年5月27日星期二农历:四月 (大)廿九戊戌日(冲龙、刑牛羊、害鸡)冲龙(壬辰)煞北
农历2024年5月份嫁娶黄道吉日
2024年5月29日星期四农历:五月 (小)初一庚子日(冲马、刑兔、害羊)冲马(甲午)煞南
2024年6月1日 星期日 农历五月 (小)初四 癸卯日(冲鸡、刑兔、害龙)冲鸡(丁酉)煞西
2024年6月2日 星期一 农历五月 (小)初五 甲辰日(冲狗、刑龙、害兔)冲狗(戊戍)煞南
2024年6月4日 星期三 农历五月 (小)初七 丙午日(冲鼠、刑马、害牛)冲鼠(庚子)煞北
2024年6月5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 (小)初八 丁未日(冲牛、刑狗、害鼠)冲牛(辛丑)煞西
2024年6月8日 星期日 农历五月 (小)十一 庚戌日(冲龙、刑牛羊、害鸡)冲龙(甲辰)煞北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农历五月 (小)二十己未日(冲牛、刑狗、害鼠)冲牛(癸丑)煞西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三 农历五月 (小)廿一 庚申日(冲虎、刑虎、害猪)冲虎(甲寅)煞南
2024年6月19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 (小)廿二 辛酉日(冲兔、刑鸡、害狗)冲兔(乙卯)煞东
2024年6月20日 星期五 农历五月 (小)廿三壬戌日(冲龙、刑牛羊、害鸡)冲龙(丙辰)煞北
202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 (小)廿九 戊辰日(冲狗、刑龙、害兔)冲狗(壬戍)煞南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