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十二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的由来,二生肖十二生肖

12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
竞赛结束后猫才醒来,老鼠刚回家就被猫满世界的追……
竞赛结束后龙来到大海边,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准备还鸡了。为了躲鸡,他从此就消失在人间,而鸡很气愤于是他从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来对着大海喊:快还我!快还我!母鸡就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也叫:还!还!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十二生肖属相的起源是什么?

十二生肖是民间源远流长又趣味横生的民俗现象,排列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又称十二属相,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在古代,很多的人甚至把属相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以此作为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天地形成之初,玉皇大帝决定选出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排成十二属相。在应选的头一天,猫和老鼠约好一起去,但是第二天猫睡过了头,老鼠没有喊它独自偷偷上了天庭,所以猫没有及时参选并且与老鼠结下了仇怨。评选时,大家都推勤恳宽厚的牛居首位,老鼠不服,提出与牛到人间比试。当老鼠和牛一同上街时,人人都惊呼“好大的老鼠”,于是,老鼠被列为老大,牛位居第二。龙虎不服,于是为了安抚它们,公鸡把自己美丽的角送给龙,虎则被封为兽中之王。龙虎得到了荣耀就甘居其后了。兔子觉得自己比老鼠个子更大,也不服气,于是选择了一条小道要求与龙赛跑,龙庞大的身躯在小道中行动不便,龙角常常被树枝和荆棘挂住,最后输给了兔子,位于其后。狗眼红兔子的地位,上前一口咬住兔子的脖子,结果受到惩罚,被排在最后面。蛇和马结队与羊、猴比试,结果爱显摆的猴子输掉了比赛,羊和猴被排在蛇、马的后面。十一个动物的顺序排定之后,其他动物争相抢夺最后一个席位,最后憨憨的猪由于被认为最没有竞争力,反而渔翁得利被选上了。

传说固然美丽,但是毕竟不是事实,究竟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以前,《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也就是把天干与地支配合起来计算时日。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起源于原始的动物崇拜。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的《陔余丛考》中记载:“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很有可能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与各种动物打交道,产生了一种用动物来纪年的方法,随后与中原地区的天干地支纪年方法相融合,形成了十二生肖。还有的学者则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如郭沫若,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写道“十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认为十二生肖是西域各国模仿古巴比伦的十二宫,然后在汉武帝通西域的时候又传入中国的。以上观点见仁见智。各有道理,到底哪种说法最可信,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而十二生肖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呢?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比较可信,认为是按照动物的足趾的单双即奇偶数来排列的。每种动物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每只脚上脚趾的数目都是一样的,但惟独老鼠是例外,它的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时,老鼠的脚趾因为是奇偶同体,无法安排,所以因异得福排在第一位,其他动物按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列。牛是四趾,属偶数;虎是五趾,属奇数;兔是四趾,偶数;龙足有五趾,奇数,依此类推,一直排到猪是四趾,偶数。这也算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把人的活动与动物的习性相联系来排列的。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夜深人静、繁星满天,是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古代天文学家常在此时观察天象,而正好这也是老鼠频繁出没的时刻,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了老鼠的这个习性,于是就把子时与鼠联系在一起,称为子鼠,并且按照子时是一天的开始而把老鼠排在了首位。古代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财产,每一户农家都很重视。丑时(一点至三点),正是应该喂牛的时辰,这样牛才能长得强壮,能够干更多的活。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丑牛。寅时(三点至五点),有昼伏夜行习性的虎在此时最凶猛,人们常常会听到阵阵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卯时(五点至七点),天已经开始亮了,带有露水的青草是兔子最喜欢的食物。人们常常看到兔子在这时吃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就是卯兔。辰时(七点至九点),比较容易产生大雾。据说龙是能腾云驾雾的动物,朦朦胧胧的仙雾中人们仿佛看见龙这种想象中的动物在飞翔。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大雾逐渐散去,太阳开始照耀大地。蛇在此时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人们看到蛇总是感到害怕,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马的性子也很烈,就像中午当头的太阳一样,而马又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就像阳光也是庄稼生长的必备条件一样。马与午时相联系,午马应运而生。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阳光已经不那么灼人,这时正适合放羊。羊与未时相联系就是未羊。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太阳已经偏西,气温已不那么热,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了解了猴子的习性,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太阳就快落山,是家养的鸡该回窝的时候了。家家农妇都在此时四处轰鸡入窝,于是就有了酉鸡。戌时(十九点至二十一点),临睡之前,人们往往要四处巡视一番,而狗正是人们最喜欢也是最得力的巡逻帮手。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亥时(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成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猪,在晚上还要喂食,深夜给猪添食可以让猪长得更肥。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在中国的古籍中,有不少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最早的大概是《诗经·小雅》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大意是说,庚午吉日是好时辰,适合骑马出门打猎,已经将午与马联系在一起了。而《论衡》中则有了比较明确的记载。《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书中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这段话中出现了十一种生肖,独独缺少了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就完整了,并且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的顺序与今天是一样的。此后,十二生肖已经十分流行和普遍。

十二生肖至今仍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普遍的联系。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并且仍然有纪年的功能。礼尚往来的过程中,人们也喜欢送与生肖属相有联系的礼物以图吉利和喜庆。

十二生肖的由来!

古时候,为了让贫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发现的战国末期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已经出现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
类,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十二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时期。《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我国古籍中记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相配合来纪年。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到隋朝时中原历法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因此才有《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齿(无磨牙)、牛无牙(无尖牙)、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胃、犬无胰、猪无眉、人则无不足”。它们最大特点都看不到眉毛。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文中明确指出:寅月为虎,是一月;辰月是龙,即三月等等。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按某次集会时各部落的强弱划分;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
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此处有误,据考证,十二星座最早于唐朝传入中国,有敦煌壁画为证;至宋代方流传在宫廷和知识分子之间。见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十二生肖的来历是怎样的?

最开始十二生肖的由来,主要是为了计算年号的,用十二种动物来计算每一年的年号,来方便人们更加知道时间的变化,更加知道如何计算自己的岁数。而这种计算年号的习俗,在历史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时期,因为古代的人更喜欢用腾图来标记,故而选择了在众多的动物之中,选择了是十二种动物来作为十二生肖,来定做年号。

十二生肖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四柱八字预测中的时柱,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出生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酣睡。

可见,十二生肖与四柱八字预测及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民俗的一个重要内容。民间关系生肖论命之贵贱的说法,就是从以上生肖的传说引申来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讲,辰时生的属牛的命不好,太辛苦,这就是从生肖传说来的。他们的理论就是,辰时是牛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非常劳碌,所以命不好。

十二生肖分别是什么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
竞赛结束后猫才醒来,老鼠刚回家就被猫满世界的追……
竞赛结束后龙来到大海边,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准备还鸡了.为了躲鸡,他从此就消失在人间,而鸡很气愤于是他从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来对着大海喊:快还我!快还我!母鸡就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也叫:还!还!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十二生肖日期属相表

1、属鼠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猴、鼠、牛、龙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马、羊、兔、鸡。不成家业,祸不单行。
2、属牛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蛇、鸡、鼠、牛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马、羊、龙、狗。前半世吉,后半世凶。
3、属虎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马、狗、虎大吉,猪吉凶各半,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猴、蛇。夫妻相克,或不和,忧愁不绝。
4、属兔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羊、狗、猪、兔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鼠、鸡、牛、龙。事业不成,不得时运,吃尽痛苦。
5、属龙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鼠、鸡、猴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兔、狗、牛、龙。夫妻不能和睦相处,招灾惹祸。
6、属蛇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牛、鸡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猴、猪、虎。夫妻无蜜语,子女缘浅薄。
7、属马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虎、羊、狗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鼠、牛、兔、马。中年趁人快乐,一生困难辛苦。
8、属羊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兔、马、猪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鼠、牛、狗。夫妻一世难得幸福,一生无衣禄。
9、属猴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鼠、龙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虎、蛇、猪。灾难叠至,病疾困苦。
10、属鸡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牛、龙、蛇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鼠、兔、鸡、狗。家属无禄,子息无多,每多灾害之困苦。
11、属狗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虎、兔、马大吉,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牛、龙、羊、鸡。意志交合,但灾害叠来,难得福运大亨,一生困苦。
12、属猪的属相婚配表
宜配:羊、兔、大吉,相虎吉凶相半,其它生肖次吉。
忌配:蛇、猴、猪。虽然和合,或有单独之嫌克,家皆薄,一生难得大幸福。
二、男女属相婚配表大全:
1、属鼠男女婚配:
属鼠男婚配的女人:猴,兔,龙。
属鼠女婚配的男人:牛,羊,兔,猪,龙。
2、属牛男女婚配:
属牛男婚配的女人:蛇,猴,鸡,虎,鼠。
属牛女婚配的男人:马,鸡,虎,猴,鼠。
3、属虎男女婚配:
属虎男婚配的女人:兔,鸡,牛,马。
属虎女婚配的男人:狗,兔,牛,鸡。
4、属兔男女婚配:
属兔男婚配的女人:鼠,狗,马,羊。
属兔女婚配的男人:鼠,蛇,狗,猪。
5、属龙男女婚配:
属龙男婚配的女人:鸡,鼠,猪。
属龙女婚配的男人:鼠,鸡,猪。
6、属蛇男女婚配:
属蛇男婚配的女人:牛,兔,狗,猴。
属蛇女婚配的男人:兔,马,羊,狗。
7、属马男女婚配:
属马男婚配的女人:兔,牛,狗,羊。
属马女婚配的男人:虎,猪,兔,羊,鸡。
8、属羊女婚配:
属羊男婚配的女人:马,猪,猴,鼠。
属羊女婚配的男人:兔,蛇,猴,马。
9、属猴男女婚配:
属猴男婚配的女人:羊,牛,蛇,龙。
属猴女婚配的男人:鼠,羊,牛,蛇。
10、属鸡男女婚配:
属鸡男婚配的女人:鼠,虎,马,牛。
属鸡女婚配的男人:龙,马,虎。
11、属狗男女婚配:
属狗男婚配的女人:兔,蛇,虎,猪。
属狗女婚配的男人:兔,蛇,猪,马。
12、属猪男女婚配:
属猪男婚配的女人:鼠,龙,狗,兔。
属猪女婚配的男人:龙,狗,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