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是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是,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

新闻事业的性质的二重性

1、二重性: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社会性:(1)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新闻事业要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传播公开面向全社会,接受者是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大众;第二,新闻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集团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阶级哪一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3、阶级性:(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观点辨析:
1.有人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要搞“产业化”。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要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经营和流通领域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是必需的,但这并不等于整个新闻事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要搞产业化。第二,新闻事业的主体活动是新闻采编活动,新闻采编活动有其固有规律,就是新闻价值规律和宣传规律,而不是市场规律。第三,新闻事业“产业化”这一观点的要害在于一个“化”字,如果“产业化”了,那就意味着新闻事业的一切活动包括新闻采编活动和经营活动都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这与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的价值标准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反对新闻事业“产业化”的观点,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只能是它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性质,我们决不允许用“产业化”的提法来冲击和淡化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性质。
2.有人提出,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大背景下,新闻事业应该由党和的喉舌转变为一种“纯信息”的载体,不应该体现一党倾向,不应该成为某一党派之喉舌,要“中性化”。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任何新闻报道都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因此,一切新闻报道都不是“纯信息”。第二,这个观点的要害就在于否定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反对所谓新闻报道不应有倾向性,而应“中性化”的观点,决不允许借新闻改革的大旗来淡化、削弱和否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传播的主要属性是什么

新闻学分为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国际新闻学等,传播学分为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从学科属性上讲,传播学包含新闻学。传播 communicate ,是一个外来引进词。中国新闻传播学是舶来品,高校1982年才开设第一家新闻传播学类课程。

当今世界三种主要新闻体制(私有制、公有制、国有制)的特性

当今世界两大传播制度应该就是资本主义的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吧。
1.资本主义的传播制度的主要理论有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2.社会主义制度先的媒介规范理论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传播制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和规范:(1)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2)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3)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4)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与需求;(5)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4)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参考《传播学教程》。

简述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掌握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第一个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任何一种新闻媒介,如果不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或者没有足够的信息量,充塞着老话、套话、空话、大话,那就不可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这一点上来说,新闻事业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事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新闻事业发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作用,不但通过刊登大量的新闻,而且还通过评论和广告。
2)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可以发挥、承担的宣传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且可以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它要阐明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理想,从而力图把整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它要不断分析、经济形势,解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实行舆论导向,保证政令畅通,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的发展上。它要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的价值系统,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它要沟通、协调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冲突,消除矛盾,在社会规范的原则基础上齐心协力。
3) 实施舆论监督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败的权力,这是学上的铁律。监督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党的纪律监督,但没有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不可能对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分子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在一些西方国家,新闻媒介自称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对立法、司法,尤其对行政当局实行舆论监督。但这种监督有其、经济背景。它们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却往往代表一个大的利益集团向叫板。中国的新闻舆论既然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那么,它们理应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来实施舆论监督。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新闻媒介不是教科书,它们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从而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新闻媒介还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后得到有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和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鼓励人们发明创造才能的发挥。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事业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作为企业,其运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利润。但是有些新闻媒介为赢得利润,争取受众,不惜降低报格、台格,传播一些低级庸俗的煽情新闻和格调低下的节目;有些新闻媒介搞有偿新闻,甚至整个新闻版面标价出售给一家企业。这些是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予以制止。

新闻的性质

让我们更了解中国、知道更多的事情!

新闻学里的名词解释,什么是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新闻事业区别于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