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占卜龟甲上的字

占卜龟甲上的字,龟甲占卜通过什么判断

有一种占卜的方式,是放铜钱在龟壳里的。这叫什么占卜来着?

龟板术(放几个铜钱在龟壳里摇晃然后根据倒出的顺序以及正反面来占卜)

商朝人为什么要在龟壳上刻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商朝人在龟壳上刻字,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占卜。

01.    占卜之术的来源

古代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十分感兴趣,有不少的人都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可是苦于各方面的限制,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个时候,占卜之术便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利用占卜,来推测出来出门有无危险等一系列事情。虽然这个可能在现在并不流行,但是当时的人们十分相信于这个,认为神灵会借此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这便是最初占卜之术的来源。

02.    选择龟壳

既然已经了解到了占卜之术的来源,那么用什么东西进行占卜呢?古代的人们觉得占卜之术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用的东西也自然要是很神圣的东西。若是用普通的东西进行,人们怕神灵认为他们不虔诚,继而不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古代的人们思前想后,觉得用龟壳是最合适的选择,在他们看来,乌龟是很有灵性的动物。龟壳比较硬,而且每个乌龟的壳都会有些许的区别,更是给人一种神秘感,感觉里面也暗藏,用来占卜是再合适不过的抉择了。

03.    进行占卜

前面已经提及到了龟壳有神秘的纹路走向,古代的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占卜。由专门的人在龟壳的特定位置进行打孔,之后再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时,你会发现龟壳上面又多了一些奇特的纹路,专门的人会对这些纹路进行解读,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这便是占卜的全过程了。有时候还可能会在龟壳上面写上需要占卜的事情。

综上所述,商朝人在龟壳上面刻字,是为了进行占卜,来预测事件的吉凶。

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

被称为甲骨文

商朝龟甲卜辞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并且有过渡文字——斗门镇花园村甲骨文。

占筮为什么用蓍草?

草只有湵里城生长,移栽不活。周文王发明八卦时被关在湵里城(殷商国家监狱也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国家监狱)所以用蓍草。 

历史来源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占筮,筮得某卦,便查阅《周易》该卦的卦爻辞,以此推侧所问之事的吉凶。《左传》、《国语》记载以《周易》卜问古凶的占例有二十余条。战国以来的《易传》,主要在论述《周易》哲理思想,但均是对卦爻辞的发挥及对筮法体例的阐释。

《系辞上》第九章详细介绍了大衍之数揲蓍法。《说卦》等传亦是对春秋以来筮法中取象和取义说的总结。汉代孟喜、京房等象数派易家利用《周易》讲阴阳变异,此后象数派在以象数解易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套庞杂的术语体系。

使占筮之法趋以繁琐和多样性,并出现了诸如三国管辂、北宋邵雍等占卜大家,对此历代均有人持否定态度。孔子曾说:“不占而已矣。”(《论语·八佾》)又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认为学易不必去占筮,易可以使人改过从善。荀子指出:“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注重卦爻救育意义而不筮法成为儒家易的正统,义理派尤为排斥象数、占筮。今人则一般将占筮看作封建,参见”占筮派”、“占卜宗”条。

古人是如何占卜的?真是用火烧龟甲吗?

占卜是中国比较古老的之一,有很久的历史。那时候人们对于自然不了解,生产力低下,被自然地力量所禁锢。所以先秦时代,凡国家大事,都要用龟甲进行占卜问吉凶。后来到汉代,直到汉武帝时期,龟甲仍然是占卜的主要形式之一。

《礼记·曲记》中记载:“龟为卜,蓍为筮。”这里面的“卜”就是用火烧龟壳使其产生裂痕而预测祸福吉凶的方法。而“筮”则是用蓍草来占卜的方法。古人通常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乌龟的背甲隆起来像天,但是腹甲平坦,就好像大地。乌龟仿佛背负着天地一样,所以一般被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灵物,龟壳也被用来预知存亡兴衰。殷商时期,帝王的卜官用碳火烧烤龟甲,然后根据龟壳的裂纹来卜卦。

占卜的时候,把龟甲放在火上灼烤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这种声音被古代的人们理解为神在传达什么旨意,可以预测吉凶祸福。预知国事、战事、灾难、天气等等。“卜”字的由来,就是因为火燃烧龟壳以后,很容易出现“卜”字般的裂纹。

首先用古文在龟壳中间刻下所要占卜的事情,尽量写得简短一些,最好在三个字以内。然后把龟甲放在火上烧,等到龟壳裂开以后把它取出来。如果裂痕没有经过那些字,说明是吉兆,如果裂痕在那些字上停止,说明是一般。如果裂痕穿过那些字,这就说明是凶兆。

《周易·系辞》中记载: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龟。《礼记·礼运》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古代的时候能把龟和麒麟、凤凰、龙这些传说中的动物一起并列,足以见得龟的地位很高。

《礼记·曲礼》疏引刘向曰:“蓍之言耆,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所以春秋时期还有“筮短龟长”的说法,认为龟象长,卜更为灵验。

但是龟甲卜卦已经失传,后来都是用蓍草。但是因为蓍草的程序较为繁琐,普通人很难掌握运用,所以后世又出现了三钱。就是用三个铜板来测祸福吉凶,民间较为盛行。

龟甲主要是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一般为白底黑斑或黄底暗褐色斑。色斑多呈褐、黄、黄褐及黑色。在放大观察下可见许多圆形色素点堆聚组成了边界不规则的色斑。色素点愈密集,则色斑颜色愈深。

刻录卜辞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依据,那就是伴随着龟甲被灼烧的声音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缝。在占卜者看来,龟甲的裂缝看起来玄妙无穷。刻录在甲骨上的文字痕迹,行之疏密,字的结构回环照应。郭沫若曾经感叹道: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辈,千载后人神往。

殷商刻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用灼烧龟甲来占卜吉凶,是商代巫师们占卜的主要方式。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通常是龟腹甲。因为商王几乎每事必占卜,所以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