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袁树珊命理分析

袁树珊命理分析,民国三大命理师谁厉害

八字分析:双胞胎的八字一样,命一样吗

不一样,没有一样的命运!
命相近,运也不同!

袁树珊的个人作品

袁树珊一生著述颇丰,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润德堂丛书六种》,袁树珊著,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命理书比较好的书推荐一下

麻衣神相,周易

算命是根据什么来的呢

我转下自己比较认可的说法
星座的
星座占卜是一种统计学,一种将人类性格特徵分类的统计学。透过出生年、月、日、时间和地点,便可得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占星图,而经过分析,便可得知一个人的性格特徵。〔辅注:近日看到一些文章,引述到占星学和统计学在产生时间上所出现的差异,以否定了占星学即是统计学之说。看来,占星学益发神秘了!〕
有人质疑星座占卜的准确性,觉得占卜的结果时中时不中,於是便武断星座占卜只是欺人的玩意。说这些话的人对占星明显认识不足。真正的占星术又岂止单一个杂志星座的分析?试想想,全世界如此多人,难道全部人加起来便只有十二种性格?这明显是不可能的。那些想单以杂志的一周星座运程来考证占星学的人,无疑是在侮辱自己的智慧。
我认为占星学所注重的是性格特徵的分析,而多於作为预知未来的占卜。那些什麽每天/周的星座运程占卜,我敢说九成是骗人的。同样的验证方法:全球的人加起来每天只有十二种遭遇?答案相信无用多说了吧!
就我所知的占星学来说,一个人便最少有二十二个代表星座,分别是第一至十二星宫、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所代表的星座。各星宫和行星分别有不同的象徵意义,所以,一个人可提供的代表星座越多,性格特徵的分析便越准确。坊间的杂志报纸纯以出生日期分类的十二种星座,其实只是太阳所代表的星座(简称太阳星座),单以二十二分之一的代表星座来占测一个人的性格特徵,准确性自然低了!这亦是人们觉得占星的结果时中时不中的原因之一。
在这地球上,是没有生物能独自生存的。(生物学定理: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依存者。)生物间的协调越好,生物的繁殖和生存模式便越理想。套用回现实世界,我们现今生存在一个『互动』的社会当中,若我们与身边的人关系越好,生活也自然越称心如意。那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知己知彼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当熟悉了自己和身边人的性格特徵后,再加以适当的调节,人际关系自然可以得到适当的改善。但我们都知道,要做到认识自己已相当困难,若论到真正了解他人,更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神。在这方面,占星学便能於一定程度上帮到我们。透过对方的出生日期,便可大约得知对方的性格特徵,从而缩短了我们适应一段新的人际关系的时间。
举一个例,你现在身处在一幢不熟悉的摩天大楼之中,突然停电,你身上只有一枝电筒,身边没有人,若单凭运气乱打乱撞,是否要耗相当多的时间才能走出大楼?但若你手持一份大楼的建筑图则,要走出大楼是否相对容易多了?
走出大楼便好比人生的历程,占星学便好比那份建筑图则。
当然,这譬喻是简化了的,目的只在於说出占星学在我们人生路上确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认识自己方面。
但要注意的是,占星学并非万能的。过度依赖占星学(尤其学艺不精的) 必定做成反效果。其实任何类型的占卜也是一样,切不可盲目尽信,也切忌依赖。这世上是没有百分百准确的占卜的,说真的任何事物也没有百分百的,你能找到一个数学上百分百圆形的东西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何时候也应紧记,占卜的结果仅能作『参考』之用。可能占星的结果在甲身上是应验的,但在乙身上,可能会出现偏差了。我们要知道这世上的变数实在太多太多了,是以占星的结果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所以,我们便要懂得”善用+ 分析 + 考证〃占星的结果了!
『在未认识事物的全部以前,任何结论都是不可靠的。』
希望各位对占星学有兴趣的朋友,能以正确的观念和心态去认识占星学吧!: )

袁树珊的其他信息

先生之生卒年月,未有准确说法。先生之生年,考察《命理探原》一书所载,其自述八字为:辛巳、丁酉、乙巳、戊寅,考察历书,当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而非俗传的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
先生之卒年,有1952年说(按李植中文),1962年说(按叶尚鼎文),1968年说(按顾一平文)。今按李植中先生《史勤丛稿》所载,袁树珊先生于1952年逝世。李植中先生既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又长期在镇江从事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工作,且与袁树珊先生同乡,熟知其后人及其家族渊源,当然言之有据。另外,1952年,《新命理探原》一书出版后,查传世文献,再无任何关于袁树珊先生的活动记载,亦未见有片言只语传世,这对于一位名满江湖、学富五车的星相家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而,1952年逝世之说当最为可靠。李植中原文见《史勤丛稿》,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也说袁树珊》一文。 (1)叶尚鼎撰《袁树珊其人其事》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20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2)顾一平撰《春暖杏林风高枯井——扬州郊区名中医小传》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18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3)李植中撰《也说袁树珊》一文,见《史勤丛稿》,李植中著,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
(4)李植中撰《闲话袁树珊》一文,见《镇江文史资料》,镇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3年9月出版,第56页。
(5)《中国五术名人录》(上中下),王家出版社,郑景峰编,1985年5月出版,第85页,第383页。
(6)《新命理探原》,上海印书馆印行,袁树珊著,1979年出版。
(7)《外国的月亮》,上海古籍出版社,柳存仁著,2002年5月出版,第225~227页,《袁树珊》一文。(8)《艺缘》,美国长青文化公司,刘冰著,2003年出版。
(9)《袁树珊其人其事》,《扬州时报》,顾一平著,2006年12月18日。
(10)《润德堂丛书六种》,原著袁树珊,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据时人回忆,先生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烟管,走路时习惯将两手交叉在背后,儒雅潇洒,落落大方。先生虽以医卜名世,但熟读经史,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可见其心境淡远,自非时人所能测。
据著名学者罗振常为《大六壬探原》一书作的序言中记载,1925年仲冬,他已经是久闻其名然而一直无缘谋面。直到翌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绍,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在袁树珊先生看来,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辞。西周时,管蔡作乱,君臣战栗,周公卜得大吉,众人方敢出兵平叛。孔子周游列国,始得人生真谛,故有“五十而学易”之说。当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可见,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在民国的通论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在原序中,作者写道:夫唐以前之命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唐以后之命书、如徐子平、徐大升、刘青田、万骐、王铨、张神峰、万育吾、陈素庵、沈孝瞻、沈涂山诸先贤之著述吾得而见之读之矣。然其中有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窔。余之所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采撷众长、屏除诸短、间有古人义理未明、起例未备者、则妄参管见以补足之、非敢谓羽翼先贤、要不过为知命之君子、尽忠告焉耳矣。
在这里,作者申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原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而收录其间。间有古人未有论及或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按语,予以说明,既表现了作者尊崇先贤的严肃学术态度,又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照,详加解说,以便得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此书是近代第一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著作。
民国十七年,当时的国民有意取缔星相医卜之业。先生得知后,著《中西相人探原》一书。此收引经据典,寻流探原,列举各国星相学之书目,并详细解析各国星相之学,各社会各方之赞许。时任行政院长的谭组安非常推崇此书,袁先生遂得机会为星相界人士辩白,挽回了星相业被取缔的噩运。此举遂为星相界人士传为美谈,奠定了先生在星相学界的地位。
袁先生既精术数命理,一时名满江湖,但其为人正直,不蓄私财,每有所得,往往倾囊资助族中贫苦,故多为时人所称赞。其得意之作《命谱》出版时,清末状元陈夔龙为之题诗,陈陶遗、沈恩孚、高万吹名士为之题辞作序。书中共评论了历代64个命造,上自春秋时代的孔子,下至清末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乞儿寒士。作者在每个命照后,又附录了相关的大量史实、诗文、嘉言、楹联、轶事、医药秘方,引证书目竟达176种,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深厚根底,也说明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先
生一生勤于著述,传世颇丰,命理著作有《命理探原》、《六壬探原》、《选吉探原》、《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原》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等。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各界,纷纷慕名而登门造访。甚至于不时有政要、富商世贾专请他赴台指点迷津。先生后迁,于1952年仙逝,终年71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
*此文周易工作室郑同编撰,已经被收入点校版《润德堂丛书六种》之《述卜筮星相学》一书。 当时与韦千里先生齐名,给后人留了八个案例,很遗憾,其案例太少。
己酉年七月十七日巳将巳时,十八岁,甲午命占从戎。(经考证,求测者为胡适)
伏吟自任
龙龙白白 朱蛇贵后
寅寅子子 巳午未申
甲寅子子 六辰 酉阴
勾卯 戌玄 兄丙寅龙
寅丑子亥 子己巳朱
龙空白常 官壬申后
断:安徽某君,拟投笔从戎,卜前途休咎。珊曰:枝上子水,乃甲木日干之印绶,今竟与君之午命犯冲,此举虽豪,恐与尊翁意旨不合,欲行又此耳。彼曰:家俨儒者,但知训蒙教读,不肯顺世界潮流,今日何时,岂可雌伏为牖下书生耶。珊曰:无违为孝。孔子尝方之,君何忘恩负义耶。况初传之寅为月破,而君家世安徽,拾零舍西南而东北,不独南京之友不足恃,即镇江之友亦不足恃,究将何往耶。彼曰:日前在宁记友不值,闻其奉差莅镇,故特来相依,求其介绍,顷间走谒,又不吾见。君方宁镇之友皆不足恃,斯言是之,然余尚有其他捷径,究未识从戌以后,前途休咎若何也。珊曰:天地盘相加,十二支神无一移易,课名伏吟。动辄得咎,静乃安全,且贵人逆行,蛇临命,虽欲雄飞,势不可能。四海交流,何足恃哉,而况君之所希望者,立武功享盛名,然必须损万千人之头颅,糜万千人之肢体而后换得,非惟存心残忍,即自家生命,亦无时不在危险之中。道德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曹桦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骨枯。此言可深长思也。如果不图侥幸,素位而行,熔经铸史,继承父业,以文章华国,以孝友传家,何患不声名远著,到处欢腾哉。彼曰:君所见而云。珊曰:中传之巳,朱雀带太阳,末传之申,官鬼为日建,皆有特殊之功效,不过利文不利武,宜静不宜动耳。

有高人能告诉我 袁树珊 的一生吗?约详细约好.

袁树珊,名阜,以字行,生于1881年8月9日(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家住扬州南乡袁巷。父开昌,字昌龄,深谙经术,旁通诸子百家,尤精医术,后寓镇江城西,以医为业,全活颇众。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叔父开存,字春芳,亦精医术。堂兄桂生,名焯,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不仅是我国开办中医教育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最早倡导者之一。清末曾与同仁创办《医学扶轮报》,并著有《桂生丛堂医案》。
袁树珊,幼承庭训,亦精医术,尤精命理,是闻名海内的医家、星相家。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旱烟袋,走路时习惯将两手叉在背后。好与士大夫往还,吐属浩浩落落,听者忘倦,暇则读线装书,经史百家之属,皆能通知其意。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其旨趣可见。
袁树珊一生著述颇丰,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1925年仲冬,著名学者罗振常(罗振玉弟)为其《六壬探源》一书作的序言中,述及他久闻其名而无缘谋面,直到是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 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后迁,1968年11月8日病故,终年87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