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否卦和泰卦的卦象正好相反

否卦和泰卦的卦象正好相反,否极泰来卦象是哪一卦

《易经》第十二卦 否 天地否 乾上坤下

否卦第十二(坤下乾上:天地否,闭塞黑暗,否极泰来)
..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
【传经解读】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卦象征闭塞黑暗的局势下小人甚多,不利于君子坚守正道。此时的卦象是乾刚正气外泄,阴暗浊气盛起。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彖传》说:否卦象征了闭塞黑暗的局势下,不利于君子坚守正道。这时乾刚正气外泄,阴暗浊气盛起,天地阴阳互不交合,万物的生养互不畅通,君臣上下互不沟通,天下离异难成邻邦。内心阴柔而外表刚阳,对内柔顺而对外刚健,内养为小人而外现是君子。小人卑劣之道盛起畅通,而君子德行之道云消日落。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象传》说:天在高处,地在低处,天地阴阳不相交合,说明人世空间闭塞不通,黑暗无光,人间污泥浊水横流。这时君子应当坚持勤俭寡欲之德行,以避免意外之灾,切不能被利益所诱惑去追逐荣华富贵。
..
【爻辞解读】
..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初六的爻辞在《象传》中解:从地下拔起一把茅草,根系牵连,是由于同类物以类聚,表明有互相依存的关系。此时与坚守正道的同类在一起则吉祥亨通。此爻说明君子涉世创业出淤泥而不染,坚守正道,诚信依法,立志跟随上级领导共创天下大业。
..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二的爻辞在《象传》中解:善于阿谀奉承有权势的人,小人为此可获吉祥。但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者是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因此吉利亨通而不会乱世天下。此爻说明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坦诚公开,虚伪和奉承只是对他人的一时蒙骗而已。因为正义总是战胜邪恶的,所以天下平安有序。
..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六三的爻辞在《象传》中解:包容他人胡作非为,这是自我言行的羞辱。这是在职“位不当”的不称职行为。此爻说明君子涉世身居要职不可情重于法,包容坏人坏事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最终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四的爻辞在《象传》中解:替天行道,没有灾祸,志同道合者会互相支持与帮助,这样的志向是不可阻挡的。此爻说明君子在涉世中坚守正道,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一定会得到志同道合的战友帮助与支持,怀着替天行道的志向去努力。
..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九五的爻辞在《象传》中解:闭塞黑暗的局面已结束,君王为此获得吉祥胜利。此时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潜在风险,不断以“这样会否灭亡”的警句来告诫自己,这样符合任职居位,掌管天下大事就像系结在一片丛生的桑树上那样牢固安全。此爻说明君子在建功立业以后,不可骄傲自满,必须居安思危,警惕风险是为了巩固建立的江山地位。
..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上九的爻辞在《象传》中解:闭塞黑暗的局势发展到极点必然会倾覆,从起初闭塞不通到最终顺畅通达,这是皆大欢喜。天地交合,世间变化,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黑暗不会持久,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此爻说明君子涉世必然经历的过程,因此坚定信念,充满期待,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
【否卦意义】
《否卦》的卦象为坤下乾上,为天在上地在下,空间受阻闭塞之表象。这与《泰卦》意义正好相反,说明在国泰民安的年代不能因为亨通而忘记城墙倾倒之教训。在否卦里,当处在闭塞黑暗的年代不能因为丧失信心,与小人之辈同流合污。历史总在发展,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坚持最后的努力,胜利就在眼前。

( 否极泰来,故约有制,称泰伯,指法律制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听过“否极泰来”很久, 一直感觉很有高度,但是怎么样可以调正心态顺利过渡,我很好奇,所以近来对这方面多看看一些资料,学到否极泰来,既是自然规律,也有人事作用。
参考易经的“否卦”——论处乱世之道: 待机而动,化否为泰
坤下乾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文]否卦象征闭塞: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坚持正义。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否:音pi,闭塞。匪:非。)
[提示]提出阴阳背离、天地闭塞的卦旨。

徒:泰极否来,所以泰卦之后是否卦。“否”的含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
师:“泰”为通泰,“否”为闭塞不通。“泰”是阴阳交会、天地通泰而万物生长之象,是盛世的象征;“否”是阴阳不交、天地闭塞而万物不生之象,是乱世的象征。
徒:泰、否构成一组。“泰”的卦象为乾下坤上,“否”的卦象为坤下乾上,卦象相反,其卦义也相反吗?
师:是的。“否”卦坤下意味着地之阴气沉降而不上升,乾上意味着天之阳气升腾而不降落。这样,阴阳二气反向运动,分离而不相交接,由此而造成天地闭塞不通,这就是“否”。乾、坤两卦经过多次变化而形成泰、否两卦,泰否是乾坤运动的两种主要形态,其区别就在于乾阳与坤阴的交与不交,交则为通、为泰,不交则为塞、为否。闭塞不通非人间之正道,当然不利于君子坚持正义。
徒:这样看来,“大往小来”就是指天之阳气(“大”)往上升(“往”),地之阴气(“小”)向下降(“来”)的阴阳分离的运动,这与泰卦的“小往大来”正好相反。
师:这正是对于阴阳不交、闭塞不通而致“否”的说明。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译文]《彖传》说: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坚持正义;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这是由于天地阴阳不能交接,以致万物生长不能畅通,君臣上下不能交互,以致天下不成为邦国。阴在内,阳在外;柔顺者在内,刚健者在外;小人在内,君子在外。这说明小人的邪道日益滋长,君子的正道日渐消亡。
[提示]解释卦辞。

徒:否卦与泰卦的《彖传》,句型可以说完全一样,只是内容完全相反。
师:否卦卦象所显的卦理,恰好是泰卦的反面。可以参照泰卦《彖传》加以理解,不用多讨论了。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译文]《象传》说:天地之气互不交合,象征闭塞。君子因此收敛才德以求避难,不可以禄位为荣。(辟:避。)
[提示]指出君子在乱世应如何自处。

师:阴阳失常,上下不交,天地闭塞,这是乱世的象征。君子处于乱世,显露才德必然遭嫉而受到迫害,所以要求有才不露,有德不显,超然于荣禄之外,以求逃避危难。这与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精神是一致的。古人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徒:孔子确实说过与此类似的很多话,如:“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这是儒家对待“出”与“处”问题的准则,其中包含着古代哲人特有的智慧,对中国文人的社会心理影响极大。
师:否卦六爻,下三爻谈阴柔者如何“处否”,也就是在否闭之时如何自处;上三爻谈阳刚者如何“济否”,也就是如何转否为泰。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译文]初六,拔起茅草,根系牵连而并出,因为它们是同类。君子守持正道可获吉祥,亨通。(茹:连茹,根系相连。汇:音hui,同类。)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译文]《象传》说:拔起茅草,守持正道可获吉祥,说明君子仍然不忘上应阳刚。(君:指阳刚之爻。)
[提示]小人连类趋进之时,君子要自守正道。

徒:泰、否两卦初爻都说“拔茅茹,以其汇”,不同的是下文,泰卦为“征吉”,否卦为“贞吉”。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师:泰卦的初九处于上下通泰之时,引导同类三阳爻上行,与三阴柔相应,当行而毅然前行,所以称为“征吉”。而否卦的初六却处于上下否塞之时,虽然与九四本来有正应关系,但由于“否”之时上下隔绝不通,这时就应该自守于本位不动才是。可是初六以阴质处于阳位(第一爻是阳位),是个急功近利、轻举妄动的“小人”,于是像“拔茅茹”一样带动三阴爻,连类而向上趋进。值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君子应该坚持守正不动,当守而决然自守,可保平安,所以称为“贞吉”。不仅固守而已,同时也是等待事态的变化,以求发展,以利通达,目的仍然是达到与上卦的阳爻相交相应,实现阴阳交济,所以《象传》说“志在君也”。
徒:就是说,初爻处于否塞刚刚开始之时,事态还不可能转化;阴阳阻隔,还没有通达的条件。但此时君子心中并没有忘记与阳刚之君相应,自守正道以求安吉,正是为了待机而动,化否为泰,在君臣际会中实现阳阴交泰。
师:你说得很好。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译文]六二,包容奉承,小人得吉。大人闭塞,可获亨通。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译文]《象传》说:大人闭塞,可获亨通,说明君子不与群小混乱在一起。
[提示]小人道长之时,君子要安于闭塞。

徒:六二以柔爻居阴位,而且处于下体之中,有至顺之象。这也是一个“小人”吗?
师:这是一个善于用柔顺手段包容奉承九五之君的小人。本爻象征小人处下,施展其阿谀奉迎的伎俩,以巴结上司,笼络君子。这对于小人来说是吉利的,因为小人的那一套往往能够得手。值此小人得意之秋,君子如何自处呢?
徒:君子处此,应该甘居否塞的困境,以缓求未来的亨通,这就是“否亨”,对吧?
师:对了。君子此时要擦亮眼睛,划清界限,不受那群闹闹嚷嚷、得意忘形的小人的迷惑。此时需要的是洁身自好,我行我素,杜门闭户,守正不阿。总之,要自甘寂寞,安于闭塞,藏器待时,这就是君子安于“否”而求“亨”的“否亨”之道。也正是孔老夫子“无道则隐”、“邦无道则愚”的处世哲学。这才是“大智之愚”,是与小人们的小伎俩、小聪明、点子不可同日而语的。
徒:看来君子的“否亨”之道,关键在于不与群小同流合污,所以《象传》着重提出“不乱群”的告诫。
师:处“否”之时,社会失常,世风邪恶,上下不能以正道交往,小人乘机活跃,混水摸鱼,大获其利。君子与小人本非同类,此时决不能“乱群”,不能受小人的笼络误入邪途,不能受私利的诱惑丧失本心,以致堕入狐狗之群。孔子作《象传》至此,不能不发出警告。君子此时要立定脚跟啊!
徒:我不禁想起郑板桥题画崖头竹丛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君子处“否”之时,是需要这种倔强精神的。
师:禅家也有诗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君子处“否”之时,也需要修行家的这种定性。

六三,包羞。
[译文]六三,因包容而蒙受羞辱。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译文]《象传》说:因包容而蒙羞,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提示]小人会因包容奉承而蒙羞。

师:六三的爻辞和《象传》十分简要:包(容)——(蒙)羞——位不当。之所以包容而蒙羞,其根源在于“位不当”。
徒:六三处于上下体之间,迫近于上;而且又以阴质居于阳位,不中不正。的确是“位不当”。
师:可见六三是个地位较高而又不中不正的小人,秉性浮躁。当社会失常的否塞之世,它不能像“君子贞”那样安守正道。为了飞黄腾达,它急于高攀,通过与上九在形式上的相应的关系,以媚态包容奉承上九。但是上九是正人君子,严守“君子贞”的处“否”之道,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六三徒然蒙受羞辱而已。
徒:一般人都喜欢别人奉承自己,这也是“人性的弱点”吧。尤其是当权者,总有一批人在鞍前马后巴结讨好。
师:倒也有不吃这一套的人。据历史记载,有这么一件事。北宋宰相寇准在中书省会餐时,胡须不小心沾上了汤水。寇准的部属丁谓是个喜欢逢迎的小人,连忙上前给“寇大人”擦拂胡须。寇准很看不惯这种嘴脸,当即加以责备,弄得脸皮很厚的丁谓竟也羞愧万分。后世称逢迎讨好为“拂须”,就是从这件事来的。
徒:这真可以说是“包羞”了。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译文]九四,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同类相互依附,都能受福。 (畴:即“俦”,同类。离:即“丽”,依附。祉:福祉。)
《象》日:有命无咎,志行也。
[译文]《象传》说: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说明九四的济否之志得以施行。
[提示]转否为泰要顺应客观规律。

徒:这里所说的“天命”是什么?
师:“天命”就是固有的客观规律。泰极转否、否将转泰的变化规律,及是天之所命,是天道的体现。人必须顺应客观规律,利用恰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地推动转否为泰。宋代哲学家朱熹有一首《泛舟》诗说:“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时机不成熟,那是“枉费推移力”的。客观机遇具备了,便有水到渠成之妙,转否为泰只在指顾之间。
徒:这可以说是,因风吹火,费力不多。不过,目前已经到了由否转泰的时候了吗?
师:差不多了。九四正处在否塞过中、将要转为通泰的时候,实行转否为泰的时机已经到了。九四以阳刚之质居于阴位,也有此魄力适时地扭转乾坤,此时行动,是顺应“天命”而行,当然不会有过错。同类的三阳爻互相依附,齐心协力,成此大功,都会一齐受福。这就是“有命无咎,畴离祉”之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九五,休止闭塞局面,大人可获吉祥。会灭亡,会灭亡!终于像系于桑树丛上一样牢固。(苞:丛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译文]《象传》说:大人的吉祥,说明九五居位中正得当。
[提示]转否为泰时要居安思危。

徒:否卦发展到九四,“否”开始向“泰”转化;发展到九五,闭塞不通的局面应该休止了,“休否”的时候到了。“大人”,无疑是指九五而言。
师:九五阳刚中正而居尊,值此否将转泰之时,以消除闭塞状态为己任。可以说是既得其时,且有其德,又居其位。话虽如此说,此刻毕竟还没有完全摆脱否境,要将休否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君子仍应有戒惧之心。
徒:所以心中要常常自警:会灭亡,会灭亡!以免掉以轻心。惧危则安。正因为有危亡之感,警钟常鸣,才能得到“苞桑之固”。
师:所以,《系辞传》中引证了本爻爻辞说明这样的道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徒:“行百里者半九十。”愈是在事业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愈要防止败亡。这种思想确实是《易经》中的精华,对后人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译文]上九,倾覆闭塞的局面。有起先的闭塞,才有最后的欣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译文]《象传》说:闭塞的终极,必然倾覆,怎能长久呢!
[提示]否极泰来,既是自然规律,也有人事作用。

徒:否卦发展到上九,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否塞必然转为通泰。岂有长闭不通之理?所以《象传》强调指出:“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师:“否终则倾”是必然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们在否终将倾之时,要因势乘机而动,主动地去“倾否”,不可被动等待。所以爻辞讲“倾否”而不讲“否倾”,是有深意的,强调了“否”之所以“倾”,人事的力量起有重要作用。并不是否闭局面发展到极点时,不须人力就会自然地倾覆。从上九看,它以阳爻处于阴位,又居于乾体之上,积累乾健之质至于极盛,确实具有刚健勇猛、无坚不摧之力。所以,当否塞穷极之时,它能够乘时而起,一举倾覆否塞局面。
徒:“先否后喜”四字也很可玩味,大有苦尽甘来的乐趣。没有先前的闭塞之苦,又哪有后来的“倾否”之喜?爻辞以此嘉勉人们在困境坚持奋斗,争取最终的胜利。有道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师:“泰”与“否”的处境都是人生所常常经历的。“否”在哲理上体现于对立面之间的不相协调,即阴阳不交、上下不和,形成闭塞不通的局面。下卦三爻皆阴,象征小人用事,胡作非为,君子此时要安于闭塞,守正而慎行。因为转否为泰的时机还未到,故下三爻只谈“处否”之道。上卦三爻皆阳,象征君子顺应否将变泰的客观趋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积极而又谨慎地行事,促使转否为泰的局面的实现。这就是上三爻所谈的“济否”之道。
徒:于胜利前进时防倾覆,在艰难困苦中复安康,这就是泰、否二卦所给予人生的积极启迪。而泰与否的互相转化的理论,更为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供了实用价值很高的思维方法。

[另注:此文认为小人指不道德的人,大人指有德君子。泰是通泰,是好;否是闭塞,是不好。也有文认为小人指阴,大人指阳。阴长阳消,是“否”的自然状态。有泰就有否,泰和否都是自然现象,无所谓好坏之分
,望采纳,谢谢

各位问一下否定泰来是什么意思啊

否极泰来 就是下到了最低谷 只有往上走了

为什么周易中同一卦名却有不同解释,而且是截然相反的?

缘主好,我是易经学者,现在市面上易经类方面的是种类很多,不要被旁门左道误了你,建议你读一下正统的周易,你可以到书店去买一本正版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很便宜

解卦是看主卦还是变卦

都是一起的

周易,解卦用本卦还是变卦

体用都要涉及。六爻中有很多“回头克”“回头生”等格局,就是变卦的变爻对本卦的影响,解挂不能但看一面,要多方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