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发表

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发表,智力测验量表

求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比奈-西蒙量表的发展

第二版比奈-西蒙量表发表于1908 年,它在前一个量表的基础上增加并修改了测验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将全部项目按年龄水平分组,因而成为第一个年龄量表。智力测量由于引进了智龄这个数量化的标尺而很快得到推广。1911年,比奈- 西蒙量表再次获得修订, 并将量表延伸到成人阶段。比奈- 西蒙量表引起了全世界心理学家的广泛注意, 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不少人还进行了修订 。其中以美国斯坦福大学L.M.特曼主持修订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简称SB)最为著名。它的第一个修订本1916年问世,第一次将智商(IQ)概念运用到智力测验中,这个量表是采用了德国斯特恩在1911年所提出的智力商数,而这个商数是以实足年龄除心理年龄获得的.使智力分数能在不 同年龄间比较,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比奈以智龄评定智力的方法。此后,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经过多次修订。
中国心理学家陆志韦曾两次主持修订比奈-西蒙量表。1924 年公布的《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仅适用于江浙一带儿童。1936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使之也可适用于北方儿童。陆志韦的修订本的测验内容是以特曼的1916年修订本为蓝本,共包括54个项目。中国的比奈-西蒙量表第3次修订本由吴天敏主持,称《中国比奈测验》。它可用于2~18岁的被试者。评定成绩的方法采取离差智商。另有一个由8 个试题组成的《中国比奈测验简编》,用起来较为方便省时。
*** 智力测验:智商,智龄,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墨跋量表,画人测验,雷特国际操作量表,班德视觉完形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平佩操作量表,军队团体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梅耶艺术判断测验等。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于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合作编写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评估人(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智力量表。后来于1908年和1911年由作者本人进行过两次修订。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自己的修订本,最著名的是特曼(1913)在斯坦福大学修订的比奈—西蒙量表,这个量表成为在美国广泛使用的智力量表。我国陆志韦于1924年以此为蓝本也作了修订,成为我国的第一个修订本《中国比奈—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解放后,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吴天敏于1981年又重新作了修订,在内容方面删改了一部分试题,增加了一部分试题。这次修改取消了一个试题有不只一个年龄标准的编制方法,改为每岁3个试题,从2岁到19岁共有51个试题,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列。最佳适用年龄是小学至初中阶段。51个试题如下:
1、比图形 2、说出物品 3、比长短线 4、拼长方形
5、辨别图形 6、数纽扣13个 7、问手指数 8、上午和下午
9、简单迷津 l0、解说图画 11、找寻失物 12、倒数20至1
13、心算(一) 14、说反义词(一) 15、推断情景 16、指出缺点
17、心算(二) 18、找寻数目 19、找寻图样 20、对比
21、造语句 22、正确答案 23、对答问句 24、描画图样
25、剪纸 26、指出谬误 27、数学巧术 28、方形分析(一)
29、心算 30、迷津 31、时间计算 32、填字
33、盒子计算 34、对比关系 35、方形分析(二)36、记故事
37、说出共同点 38、语句重组(一) 39、倒背数目 40、说反义词(二)
41、拼字 42、判断语句 43、数立方体 44、几何形分析
45、说明含义 46、填数 47、语句重组(二)48、校正错误
49、解释成语 50、明确对比关系 51、区别词义

比奈-西蒙量表的介绍

由法国心理学家A.比奈首创的一种测量人类智力的标准工具。由比奈和T.西蒙合作制定。1905年出版了第一个比奈-西蒙量表。它是一种个别测验式的量表,包括30个测量一般智力的项目,其中既有对较低级的感知觉方面的测量,也有对较高级的判断、推理、理解等方面的测量。

韦氏量表测出来的智商大多是多少

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智力商数。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表示其智力中等。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分数作比较,然后除以标准差,就是离差智商。
①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智商(IQ)。
②比如说,两个年龄不同的成年人,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得分高于同龄组分数的平均值,另一个的测验分数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就作出这样的结论:前者的IQ比后者高。
③大多数智力测量均采用离差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⑤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
智力测验问世后,要区别智力的差异就变得容易起来。人们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少数, 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韦氏智力测试

韦氏智力测验是一个普遍用于全世界而广受重视的评估。不少研究结果均支持韦氏全面智商之概念,量表的个别分部测验亦可测试某些独特能力。
它是美国D.Weehsler于1955年主持编制的系列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于1981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等主持修订。
韦氏智力测验共有三套:分成人、儿童、幼儿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十一个分量。(言语量表六个:常识、理解
、算术、相似、背数、词汇;操作量表六个:填图、积木、图法排列数字符号、图形拼凑、迷津)。
心理学家量化人的总体智力为理性思考能力,行为表现意义程度的能力,有效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韦氏智力测验分为14类,包括语意类、表意类等。
本测验题一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给1分,答错为0分。被试在这个测验上的总得分就是他通过的题数,即测验的原始分数。
本测验的量表分数是先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例如一个16岁城市儿童测得原始总分为55分,先查百分等级常模表得55分相应的百分等级为70,再查智商常模表得70百分等级的IQ为108。
人的智商变化范围很大,计算得到的智商标准差为15,计算离差智商IQ:
IQ=100+15*(个人成绩-所在年龄组的平均成绩)/该年龄组的智商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