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命理探原主要讲

新命理探原主要讲,命理寻源详解

学习周易要看什么书,有什么书才能正确引路入门

1、《易学入门》张延生,团结出版社
2、《易经的奥秘》曾仕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易经杂说》南怀谨 复旦大学出版社
4、《梅花易数》邵雍
5、《周易(全文注释本)》 马恒君 华夏出版社
6、《周易注译》赵辉贤
7、《图解易经:一本终于可以读懂的易经》 祖行
8、《周易折中》[清]李光第 刘大钧
9、《解读易经》傅佩荣
10、《周易 细说易经六十四卦》黄芹庭
11、《易学通论》来裕恂
12、《细说易经六十四卦》 徐芹庭 中国书店出版社
13、《周易六十四卦浅解》汪忠长
古典原著首先要通读,最经典的一定是最深刻的。

袁树珊的其他信息

先生之生卒年月,未有准确说法。先生之生年,考察《命理探原》一书所载,其自述八字为:辛巳、丁酉、乙巳、戊寅,考察历书,当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而非俗传的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
先生之卒年,有1952年说(按李植中文),1962年说(按叶尚鼎文),1968年说(按顾一平文)。今按李植中先生《史勤丛稿》所载,袁树珊先生于1952年逝世。李植中先生既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又长期在镇江从事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工作,且与袁树珊先生同乡,熟知其后人及其家族渊源,当然言之有据。另外,1952年,《新命理探原》一书出版后,查传世文献,再无任何关于袁树珊先生的活动记载,亦未见有片言只语传世,这对于一位名满江湖、学富五车的星相家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而,1952年逝世之说当最为可靠。李植中原文见《史勤丛稿》,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也说袁树珊》一文。 (1)叶尚鼎撰《袁树珊其人其事》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20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2)顾一平撰《春暖杏林风高枯井——扬州郊区名中医小传》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18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3)李植中撰《也说袁树珊》一文,见《史勤丛稿》,李植中著,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
(4)李植中撰《闲话袁树珊》一文,见《镇江文史资料》,镇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3年9月出版,第56页。
(5)《中国五术名人录》(上中下),王家出版社,郑景峰编,1985年5月出版,第85页,第383页。
(6)《新命理探原》,上海印书馆印行,袁树珊著,1979年出版。
(7)《外国的月亮》,上海古籍出版社,柳存仁著,2002年5月出版,第225~227页,《袁树珊》一文。(8)《艺缘》,美国长青文化公司,刘冰著,2003年出版。
(9)《袁树珊其人其事》,《扬州时报》,顾一平著,2006年12月18日。
(10)《润德堂丛书六种》,原著袁树珊,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据时人回忆,先生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烟管,走路时习惯将两手交叉在背后,儒雅潇洒,落落大方。先生虽以医卜名世,但熟读经史,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可见其心境淡远,自非时人所能测。
据著名学者罗振常为《大六壬探原》一书作的序言中记载,1925年仲冬,他已经是久闻其名然而一直无缘谋面。直到翌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绍,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在袁树珊先生看来,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辞。西周时,管蔡作乱,君臣战栗,周公卜得大吉,众人方敢出兵平叛。孔子周游列国,始得人生真谛,故有“五十而学易”之说。当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可见,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在民国的通论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在原序中,作者写道:夫唐以前之命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唐以后之命书、如徐子平、徐大升、刘青田、万骐、王铨、张神峰、万育吾、陈素庵、沈孝瞻、沈涂山诸先贤之著述吾得而见之读之矣。然其中有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窔。余之所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采撷众长、屏除诸短、间有古人义理未明、起例未备者、则妄参管见以补足之、非敢谓羽翼先贤、要不过为知命之君子、尽忠告焉耳矣。
在这里,作者申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原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而收录其间。间有古人未有论及或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按语,予以说明,既表现了作者尊崇先贤的严肃学术态度,又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照,详加解说,以便得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此书是近代第一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著作。
民国十七年,当时的国民有意取缔星相医卜之业。先生得知后,著《中西相人探原》一书。此收引经据典,寻流探原,列举各国星相学之书目,并详细解析各国星相之学,各社会各方之赞许。时任行政院长的谭组安非常推崇此书,袁先生遂得机会为星相界人士辩白,挽回了星相业被取缔的噩运。此举遂为星相界人士传为美谈,奠定了先生在星相学界的地位。
袁先生既精术数命理,一时名满江湖,但其为人正直,不蓄私财,每有所得,往往倾囊资助族中贫苦,故多为时人所称赞。其得意之作《命谱》出版时,清末状元陈夔龙为之题诗,陈陶遗、沈恩孚、高万吹名士为之题辞作序。书中共评论了历代64个命造,上自春秋时代的孔子,下至清末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乞儿寒士。作者在每个命照后,又附录了相关的大量史实、诗文、嘉言、楹联、轶事、医药秘方,引证书目竟达176种,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深厚根底,也说明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先
生一生勤于著述,传世颇丰,命理著作有《命理探原》、《六壬探原》、《选吉探原》、《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原》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等。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各界,纷纷慕名而登门造访。甚至于不时有政要、富商世贾专请他赴台指点迷津。先生后迁,于1952年仙逝,终年71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
*此文周易工作室郑同编撰,已经被收入点校版《润德堂丛书六种》之《述卜筮星相学》一书。 当时与韦千里先生齐名,给后人留了八个案例,很遗憾,其案例太少。
己酉年七月十七日巳将巳时,十八岁,甲午命占从戎。(经考证,求测者为胡适)
伏吟自任
龙龙白白 朱蛇贵后
寅寅子子 巳午未申
甲寅子子 六辰 酉阴
勾卯 戌玄 兄丙寅龙
寅丑子亥 子己巳朱
龙空白常 官壬申后
断:安徽某君,拟投笔从戎,卜前途休咎。珊曰:枝上子水,乃甲木日干之印绶,今竟与君之午命犯冲,此举虽豪,恐与尊翁意旨不合,欲行又此耳。彼曰:家俨儒者,但知训蒙教读,不肯顺世界潮流,今日何时,岂可雌伏为牖下书生耶。珊曰:无违为孝。孔子尝方之,君何忘恩负义耶。况初传之寅为月破,而君家世安徽,拾零舍西南而东北,不独南京之友不足恃,即镇江之友亦不足恃,究将何往耶。彼曰:日前在宁记友不值,闻其奉差莅镇,故特来相依,求其介绍,顷间走谒,又不吾见。君方宁镇之友皆不足恃,斯言是之,然余尚有其他捷径,究未识从戌以后,前途休咎若何也。珊曰:天地盘相加,十二支神无一移易,课名伏吟。动辄得咎,静乃安全,且贵人逆行,蛇临命,虽欲雄飞,势不可能。四海交流,何足恃哉,而况君之所希望者,立武功享盛名,然必须损万千人之头颅,糜万千人之肢体而后换得,非惟存心残忍,即自家生命,亦无时不在危险之中。道德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曹桦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骨枯。此言可深长思也。如果不图侥幸,素位而行,熔经铸史,继承父业,以文章华国,以孝友传家,何患不声名远著,到处欢腾哉。彼曰:君所见而云。珊曰:中传之巳,朱雀带太阳,末传之申,官鬼为日建,皆有特殊之功效,不过利文不利武,宜静不宜动耳。

命理的命理古籍

壁奥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兰台妙选 [明]万民英识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上海文化书局石印本 八卷三册全 子平集要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一册全 命谱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八卷全 滴天髓 [明]撰 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称命全书 不署撰人 光绪刻本 一册全 磨镌赋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琴堂步天警句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琴堂五星会论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琴堂指金歌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子平管见集解 [清]雷鸣夏撰 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 二卷全 任注滴天髓阐微 [明]刘基撰 [清]任铁樵注 民国排印本 四卷全 三命通会 [明]万民英撰 清印本 十二卷全 神峰通考命理正宗 [明]张神峰撰 民国三年广益书局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穷通宝鉴栏江网 不署撰人 清益原堂板 二卷一册全 玉照神应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册全 算命实在易 [民国]星相研究社编 民国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天元秀气巫咸经 [唐]珞琭子撰 清印本 一册全 五星壁奥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册全 新刊合并官版音义评注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清光绪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 五卷全 星平集腋统宗 [清]廖瀛海撰 清道光十二年经文堂刻本 四卷全 耶律真经 [辽] 耶律纯撰 清印本 一册全 望斗经 [明]万民英校 清印本 一册全 星平会海 [清]水中龙编 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 十卷四册全 《命典》 王黛林著 印刷本 全书 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张果星宗 [明]陆位辑 清印本 一册全 《出生时间与命运》 王黛林著 印刷本 一册 御定五星精义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抄道光增补本 一册全 子平真诠 [清]沈孝瞻撰 民国会文堂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紫微斗数全书 [宋]陈希夷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四卷一册全

谢路军的著作简析

《术藏》 一、什么是术数
术数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术,指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
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不清晰,在学术界并没有确切的划分。一般地说,狭义的术数,是专指预测吉凶的方术;广义的术数就包括天文、历法等了。狭义的术数学,特指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六种最常见的预测吉凶的方术。《术藏》一书所采用的“术数”概念,就是指狭义的术数学。广义的术数学,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一般说来,诸如天文、历法、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占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养生术、房中术、杂术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
总的说来,术数的基本原理就是易学理论与阴阳五行,以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各种型态的预知方法,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也就是方法运用时的数理规律,来推断人事吉凶;通过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用以推测人类、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等。术数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每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每个重大的历史事实背后,往往有术数或术士的影子。可以这样说,术数学的研究,对于完整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地开展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二、《术藏》简介
藏,即经典的总汇。佛家有《佛藏》,道家有《道藏》,儒家有《儒藏》,皆是汇集各家经典而成;而《术藏》,则是海内外第一部关于术数的大型丛书,是从古代至民国的中国术数学的总汇,也是以易学理论和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文献集成。它将中国数千年来有关于术数学的各种经典及相关著作统统汇集一编,网罗无遗,结集成书,故称《术藏》。由和中国传统哲学而发展来的术数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国的历史、哲学、、、伦理、科学、美学等均受其影响。《术藏》一书,按成书先后的顺序,对历史上的重要术数经典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总结。术数学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完整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学术之一。作为术数学的资料渊海,《术藏》的出版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矗立起一座丰碑,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明的学者,提供最齐全、最权威的文献依据。同时,《术藏》作为最大的、最完善的专业丛书,将以世界之最的姿态流芳百世。
三、《术藏》出版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重新回顾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必将对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20多年来,学界风气日渐开放,相关术数学的研究成果逐日增多,术数学的研究开始成为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中国学术史及文献出版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术数学,虽然传世著作洋洋千种,却从未结集出版过。要保存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宏阔的历史视野中对术数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资料的完整保存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
民国以后,西学东渐,科学的观念占据了主流地位,术数学作为的一种,而开始倍受冷落,许多当年非常流行的术数典籍,而今已经难得一见。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也非常少,抢救与保存术数学典籍,更加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术藏》的出版,及时满足了学界的需要,是出版史上一项重要的工程。
《术藏》是一部收录海内外在世的术数学经典的宝藏,上自写于三千多前的数字卦,下至民国早期术数学家的专著,一一着录。《术藏》的出版,集术数学研究之大成,为各方面的学者者提供完备的研究资料。
《术藏》的出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存世的千余种术数典籍中,大陆的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约保存了百分之九十,其余的散存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由于术数典籍保存的分散性,当前的研究者们,无论是在文献的占有上,或是使用上,均有诸多的不便,难窥术数学典籍的全貌,而《术藏》一书的出版,将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2、《术藏》将在世的术数典籍结集出版,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是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对于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对促进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3、《术藏》的出版,必使海内外学者为之瞩目,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范围的中华文明的研究,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术数研究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必将使古老的术数学,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助于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四、《术藏》出版前言
术数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是从汉代至民国的中国术数学总汇,也是以易学理论和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文献集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术数学的研究,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当年非常流行的术数典籍,而今已经难得一见,是中国出版史上一项重要的工程。
《术藏》是一部收录了海内外存世术数学经典的宝藏,上自写于汉代的易学著作,下至民国早期术数学家的专著,除已经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书的以外,其他善本、孤本、秘本均一一著录,凡303种,结集为100卷。《术藏》的出版,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是前无古人的大工程,使海内外学者为之瞩目;对于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钦定协纪辨方书》
《钦定协纪辨方书》系中国古代择吉典籍中集大成之著作。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允禄、何国宗、梅瑴成等人奉敕编撰,乾隆亲制序文。此书从阴刚五行、风水、星相、命理等诸方面出发,详细研究并归纳整理出一套选择日辰的办法,作为古人择占的规范。古人选择黄道吉日,决定哪天可以祭祀天地、临政亲民、选将拜帅、安抚边境、出师远征;或哪天可以上册进表章、婚丧嫁娶、开山破土、立券交易;甚至哪天可以竖柱上梁、修衣缝裳、剃头理发,都要遵循此书的原则。此书体大思精,而且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实用性极强,既是民俗学研究最权威的参考资料,亦可作为百姓日常行动的指南。
《四库全书术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穷造化之源兴,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寝失其真,然不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以外,未流猬杂,不可殚名,《史》、《志》说概以‘五行’。”“中惟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说,亦无是理,固儒者之迂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伙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说也。”盖丹道与术数,呼应人类求长生和趋吉避凶的心理,在社会民众中有广泛的市场,易被江湖术士递相煽惑。敛财骗人,既无法禁断,不如提升到学术的殿堂加以研究。读者须明白,治术数学亦容易,术数家所需要的是一种与常人的“理性思维”更高一个层次的“灵性思维”,江湖术士百伪一真,少有能激发出灵性者,其志在敛财辈更等而下之,不可轻信。然术数学既为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亦需珍惜。保护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也就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故余反复斟酌而强为之序。
《中国道教文化》、《中国道教源流》
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的教理教义,承继了东方伟大圣哲学老子的道家学说,蕴含着睿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道教与中华古老文明浑然交融为一体,而又独具自己的风骨和特色。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有重要位置。道教养生方法在我国影响深远,有鉴于此,展开对道教的研究,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当是一件十分有的意义的事情。作者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是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问题。究竟哪些内容属于道家,哪些内容属于道教,是个不易说清的问题。这种局面的出现绝非偶然。因为道家与道教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口气读完佛教史》
佛教是世界三大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相融合,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人比喻说,佛教出生在印度。生长在中国。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音乐、音韵、雕刻、建筑)、天文、印刷、医药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在中国哲学史方面。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华严宗和禅宗等教派的影响,进而发展壮大,自成体系。近代的一些思想家和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龚自珍等,也都曾深受佛教的影响。千百年来,数千卷的佛教经、典被翻译过来,它影响到我国诗歌、小说的创作。佛寺、佛塔的造型艺术风行各地,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麦积山、龙门等石窟中的雕塑和壁画,更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中国古代相术》
对于现代人来说,方术是个既熟悉又隔膜的现象。有的人笼统地把方术等同于,这其实是不大恰当的。如果就学术与科学的关系而言,更不能简单地将它予以否定。相术是观察人体骨格形貌以推断性格和命运的一种方术,《中国古代相术》追溯了中国古代相术的历史源流,深入探讨其技巧方法,科学分析其本质,并揭示相术对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润德堂丛书六种①新命理探原》
在民国的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袁树珊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此书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易学易懂,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全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收录其间。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造,详加解说,以便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命理探原》一书,极深研几,探赜索隐,是为近代第一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著作。本套丛书还包括《润德堂丛书六种②命谱》、《润德堂丛书六种③大六壬探原》、《润德堂丛书六种④中西相人探原》、《润德堂丛书六种⑤选吉探原》、《润德堂丛书六种⑥述卜筮星相学》。

徐乐吾的作品

下列为徐乐吾所著命理书:
《造化元钥》(即穷通宝鉴)
《命理寻源》《命理杂格》
《命理一得》《子平一得》
《子平粹言》《命学新义》
《滴天髓补注》《滴天髓征义》
《宝鉴例悉录》《子平真诠评注》
《古今名人命鉴》《子平四言集腋》
《乐吾随笔第一集》《乐吾随笔第二集》

五行命相学的命界奇士徐乐吾

徐乐吾生于光绪十二年三月初三申时,是年三月初二清明,四月初二亥时立夏。其自评文中曰“六十二岁丁亥,冲命,火又被泄克,寿元至此而终,如六十一岁不死,当至六十三岁戊子年,决不能延至六十四岁的己丑岁,因戊子乃大水局故。”而徐乐吾先生的生平,尚未得到传记查考,此文作于徐先生46—50岁之间,据韦千里先生作品里说:乐吾先生,以心脏病不治死于六十三岁戊运戊子年。足证徐先生自评之准确。
民国期间徐乐吾先生根据清代乾隆进士沈孝瞻的名著,注解了《子平真诠》,进行了整理和创编。徐乐吾所著命理书:《造化元钥》(即穷通宝鉴)、《命理寻源》、《命理杂格》、《命理一得》《子平一得》《子平粹言》《命学新义》《滴天髓补注》《滴天髓征义》《宝鉴例悉录》《子平真诠评注》《古今名人命鉴》《子平四言集腋》《乐吾随笔》等等。